初,晋王克用卒,周德威握重兵在外,国人皆疑之。晋王存勖召德威使引兵还。夏,四月,辛丑朔,德威至晋阳,留兵城外,独徒步而入,伏先王柩,哭极哀。退,谒嗣王,礼甚恭。众心由是释然。
癸卯,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涉罢为右仆射;以吏部侍郎于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张策为刑部侍郎,并同平章事。兢,琮之兄子也。夹寨奏余吾晋兵已引去,帝以为援兵不能复来,潞州必可取,丙午,自泽州南还;壬子,至大梁。梁兵在夹寨者亦不复设备。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籓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且硃温所惮者独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张承业亦劝之行。乃遣承业及判官王缄乞师于凤翔,又遣使赂契丹王阿保机求骑兵。岐王衰老,兵弱财竭,竟不能应。晋王大阅士卒,以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帅周德威等发晋阳。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中《后梁纪一》的逐句翻译及注释,并附上赏析:
- 诗句释义:“晋王”指的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克用卒”意味着朱克用去世。“周德威握重兵在外”描述了周德威掌握着重要的军事力量。“国人皆疑之”反映了国内对他的疑虑和不信任。“晋王存勖召”指晋王朱温召集周德威回师。“留兵城外”说明周德威没有直接进入晋阳。“独徒步而入”显示了周德威的谦卑和忠诚。“伏先王柩”表示他对先王朱克用的尊敬和哀悼。“哭极哀”展现了他的悲痛和忠诚。“退,谒嗣王”描述周德威在返回的路上向新即位的晋王行礼。“礼甚恭”表明他对新国王的态度非常恭敬。“众心由是释然”表达了民众对周德威的信任和感激。
- 译文:《资治通鉴》记载,当晋王朱温去世后,周德威手握重要兵权却在国内引起人们的怀疑。晋王朱温召集周德威让他带领军队撤回。夏季,四月,辛丑朔日,周德威来到晋阳,留下军队守卫城外,自己只身徒步进入,并在先王朱克用的灵柩前跪地痛哭。他退下后,拜见新即位的晋王,态度非常尊敬。民众因此感到安心。
- 关键词解释:
- 晋王: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开国皇帝朱温。
- 克用卒:克用是朱温的字,卒即死亡。
-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官职名称,门下侍郎是宰相之一,同平章事是副宰相。
- 杨涉罢为右仆射:杨涉被免去宰相职务,改任右仆射。
- 吏部侍郎于兢:吏部侍郎是唐朝的官名,于兢是其名字。
- 张策为刑部侍郎,并同平章事:张策成为刑部侍郎,同时担任宰相职位。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晋王与周德威之间的互动的描述,展现了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周德威在国内外的困境中表现出忠诚,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诗中描绘了周德威的谦逊、悲伤和对先王的尊重,以及他对新国王的态度。整首诗通过这些情感和行为展示了忠诚的价值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