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宗弼败岐兵于金牛,拔十六寨,俘斩六千馀级,擒其将郭存等。丙申,王宗钅岁、王宗播败岐兵于黄牛川,擒其将苏厚等。丁酉,蜀主自利州如兴元,援军既集,安远军望其旗,王宗侃等鼓噪而出,与援军夹攻岐兵,大破之,拔二十一寨,斩其将李廷志等。己亥,岐兵解围遁去。唐道袭先伏兵于斜谷邀击,又破之。庚子,蜀主西还。
岐王左右石简颙谗刘知俊于岐王,王夺其兵。李继崇言于王曰:“知俊壮士,穷来归我,不宜以谗废之。”王为之诛简颙以安之。继崇召知俊举族居于秦州。
戊申,燕主守光将兵二万寇易定,攻容城。王处直告急于晋。
十二月,乙卯,以朗州留后马賨为永顺节度使、同平章事。
镇南留后卢延昌游猎无度,百胜军指挥使黎球杀之,自立;将杀谭全播,全播称疾请老,乃免。丙辰,以球为虔州防御使。未几,球卒,牙将李彦图代知州事,全播愈称疾笃。刘岩闻全播病,发兵攻韶州,破之,刺史廖爽奔楚,楚王殷表为永州刺史。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

译文:蜀王宗弼在金牛大败岐兵,拔除了十六寨,俘虏斩杀六千多名敌人,擒获了敌军将领郭存等人。

注释: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朝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后梁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蜀王宗弼在金牛击败岐王军队的英勇事迹。蜀王宗弼不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还成功地解除了安远军之围,展现了他的英勇善战和智谋。此外,他还俘虏了敌军将领郭存等人,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整首诗通过对这场战役的生动描述,展现了后梁时期蜀王宗弼的卓越军事才能和英勇精神。

诗句:蜀主自利州如兴元,援军既集,安远军望其旗,王宗侃等鼓噪而出,与援军夹攻岐兵,大破之,拔二十一寨,斩其将李廷志等。
译文:蜀国皇帝亲自从利州前往兴元,援军已经集结完毕,安远军远远望见蜀王的旗帜,王宗侃等人振臂高呼冲出,与援军一起夹击岐王的部队,将他们彻底打败,夺取了二十一个寨堡,并斩杀岐王的将领李廷志等人。
注释: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后梁时期蜀王宗弼领导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蜀王宗弼亲率援军从利州出发,成功到达兴元。当他的援军集结完毕时,安远军已经在前方等待。看到援军已到,王宗侃等人振臂高呼,率领援军与岐王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激烈的战斗,蜀王宗弼和他的部队最终将岐王的军队彻底打败,夺取了二十一个寨堡,并斩杀了岐王的将领李廷志等人。这场胜利不仅展示了蜀王宗弼的军事才能,也增强了蜀国的士气和信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紧张的战斗场面,展现了后梁时期蜀王宗弼的威猛形象和卓越的指挥才能。

诗句:唐道袭先伏兵于斜谷邀击,又破之。
译文:唐朝将领道袭首先在斜谷埋伏兵力,准备伏击岐兵,又再次将其击败。
注释:唐朝,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道袭,唐朝的一位将领;斜谷,位于今天的陕西眉县西南。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唐朝将领道袭在后梁时期取得的一次重要战役胜利。为了应对岐王的进攻,唐道袭提前在斜谷地区埋伏了兵力,准备进行伏击。当岐兵来到时,唐道袭果断地发动攻击。由于唐道袭精心的战术安排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他再次将岐兵击败。这次胜利不仅展示了唐朝将领的勇敢和智慧,也为后梁时期的斗争增添了力量。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唐朝将领道袭的英勇形象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诗歌原文: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 后梁纪三 乾化元年辛未三月乙酉朔,以天雄留后罗周翰为节度使。
译文:在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三月,乙酉日初一,任命天雄留后的罗周翰为天雄留后。
注释:干支历法,是一种古代中国的纪年、月、日的方法,以天干的十个符号和一个地支的十二个符号来表示年份。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后梁时期的一个重要人事任命事件。在乾化元年(公元911年)三月,乙酉日初一,后梁太祖命令任命天雄留后的罗周翰为新的节度使。这一任命对于稳定后梁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罗周翰在被任命为天雄留后后,将继续负责该地区的政务和军事事务,以确保后梁的安全和稳定。整首诗虽然只是简单记录了一个事件的发生,但却充分体现了后梁时期的政治稳定和有序管理,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