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租庸使、户部尚书赵岩言于帝曰:“陛下践祚以来,尚未南郊,议者以为无异籓侯,为四方所轻。请幸西都行郊礼,遂谒宣陵。”敬翔谏曰:“自刘镠失利以来,公私困竭,人心惴恐;今展礼圜丘,必行赏赉,是慕虚名而受实弊也。且勍敌近在河上,乘舆岂宜轻动!俟北方既平,报本未晚。”帝不听,己巳,如洛阳,阅车服,饰宫阙,郊祀有日,闻杨刘失守,道路讹言晋军已入大梁,扼汜水矣,从官皆忧其家,相顾涕泣。帝惶骇失图,遂罢郊祀,奔归大梁。
甲戌,以河南尹张宗奭为西都留守。
是岁,闽王审知为其子牙内都指挥使延钧娶越主岩之女。
均王中贞明四年(戊寅,公元九一八年)
春,正月,乙亥朔,蜀大赦,复国号曰蜀。
帝至大梁,晋兵侵掠至郓、濮而还。敬翔上疏曰:“国家连年丧师,疆土日蹙。陛下居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皆左右近习,岂能量敌国之胜负乎!先帝之时,奄有河北,亲御豪杰之将,犹不得志。今敌至郓州,陛下不能留意。臣闻李亚子继位以来,于今十年,攻城野战,无不亲当矢石,近者攻杨刘,身负束薪为士卒先,一鼓拔之。陛下儒雅守文,晏安自若,使贺瑰辈敌之,而望攘逐寇仇,非臣所知也。陛下宜询访黎老,别求异策。不然,忧未艾也。臣虽驽怯,受国重恩,陛下必若乏才,乞于边垂自效。”疏奏,赵、张之徒言翔怨望,帝遂不用。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后梁纪五
先是,租庸使、户部尚书赵岩言于帝曰:“陛下践祚以来,尚未南郊,议者以为无异藩侯,为四方所轻。请幸西都行郊礼,遂谒宣陵。”敬翔谏曰:“自刘镠失利以来,公私困竭,人心惴恐;今展礼圜丘,必行赏赉,是慕虚名而受实弊也。且勍敌近在河上,乘舆岂宜轻动!俟北方既平,报本未晚。”帝不听,己巳,如洛阳,阅车服,饰宫阙,郊祀有日,闻杨刘失守,道路讹言晋军已入大梁,扼汜水矣,从官皆忧其家,相顾涕泣。帝惶骇失图,遂罢郊祀,奔归大梁。
甲戌,以河南尹张宗奭为西都留守。
是岁,闽王审知为其子牙内都指挥使延钧娶越主岩之女。
均王中贞明四年(戊寅,公元九一八年)
春,正月,乙亥朔,蜀大赦,复国号曰蜀。
帝至大梁,晋兵侵掠至郓、濮而还。敬翔上疏曰:“国家连年丧师,疆土日蹙。陛下居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皆左右近习,岂能量敌国之胜负乎!先帝之时,奄有河北,亲御豪杰之将,犹不得志。今敌至郓州,陛下不能留意。臣闻李亚子继位以来,于今十年,攻城野战,无不亲当矢石,近者攻杨刘,身负束薪为士卒先,一鼓拔之。陛下儒雅守文,晏安自若,使贺瑰辈敌之,而望攘逐寇仇,非臣所知也。陛下宜询访黎老,别求异策。不然,忧未艾也。臣虽驽怯,受国重恩,陛下必若乏才,乞于边垂自效。”疏奏,赵、张之徒言翔怨望,帝遂不用。
注释:
- 《资治通鉴》,又称《资治通鉴》或《通鉴》,是中国北宋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自战国初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至五代末年的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历史。
- “起强圉赤奋若七月,尽屠维单阏九月”指的是该书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点,反映了《资治通鉴》所记录的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份。
- 均王是指唐僖宗时期的皇帝李儇,中贞明四年是918年。
- 桑弘志是后梁时期的军事将领,担任西北面第一招讨。
- 王宗宏是后梁时期的另一位高级将领,担任东北面第二招讨。
赏析:
- 本书详细记载了后梁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貌以及历史的发展过程。
-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更替、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此外,本书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