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吴越王镠初立元帅府,置官属。
夏,四月,癸卯朔,蜀主立子宗平为忠王,宗特为资王。
岐王复遣使求好于蜀。
己酉,以吏部侍郎萧顷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保大节度使高万金卒。癸亥,以忠义节度使高万兴兼保大节度使,并镇鄜、延。
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光逢告老,己巳,以司徒致仕。蜀主自永平末得疾,昏瞀,至是增剧。以北面行营招讨使兼中书令王宗弼沉静有谋,五月,召还,以为马步都指挥使。乙亥,召大臣入寝殿,告之曰:“太子仁弱,朕不能违诸公之请,逾次而立之。若其不堪大业,可置诸别宫,幸勿杀之。但王氏子弟,诸公择而辅之。徐妃兄弟,止可优其禄位,慎勿使之掌兵预政,以全其宗族。”
内飞龙使唐文扆久典禁兵,参预机密,欲去诸大臣,遣人守宫门。王宗弼等三十馀人日至朝堂,不得入见,文扆屡以蜀主之命慰抚之,伺蜀主殂,即作难。遣其党内皇城使潘在迎侦察外事,在迎以其谋告宗弼等。宗弼等排闼入,言文扆之罪,以天册府掌书记崔延昌权判六军事,召太子入侍疾。丙子,贬唐文扆为眉州刺史。翰林学士承旨王保晦坐附会文扆,削官爵,流泸州。在迎,炕之子也。丙申,蜀主诏中外财赋、中书除授、诸司刑狱案牍专委庾凝绩,都城及行营军旅之事委宣徽南院使宋光嗣。丁酉,削唐文扆官爵,流雅州。辛丑,以宋光嗣为内枢密使,与兼中书令王宗弼、宗瑶、宗绾、宗夔并受遗诏辅政。初,蜀主虽因唐制置枢密使,专用士人,及唐文扆得罪,蜀主以诸将多许州故人,恐其不为幼主用,故以光嗣代之。自是宦者始用事。六月,壬寅朔,蜀主殂。癸卯,太子即皇帝位。尊徐贤妃为太后、徐淑妃为太妃。以宋光嗣判六军诸卫事。乙卯,杀唐文扆、王保晦。命西面招讨副使王宗昱杀天雄节度使唐文裔于秦州,免左保胜军使领右街使唐道崇官。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后梁纪五
译文:吴越王钱镠开始设立元帅府,设置官属。夏季,四月癸卯朔日,蜀主立其子李宗平为忠王,李宗特为资王。岐王又派遣使者请求与蜀国友好往来。以吏部侍郎萧顷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保大节度使高万金去世。忠义节度使高万兴兼任保大节度使,并镇守于鄜州、延州。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光逢告老,己巳,以司徒致仕。蜀主自永平时得病,昏瞀,至是病情加重。因北面行营招讨使兼中书令王宗弼沉静有谋,五月,召还,任为马步都指挥使。乙亥,召大臣入寝殿,告知他们:“太子仁弱,朕不能违诸公之请,超越次序而立之。如果太子无法承担大事,可将其置于别宫,希望你们不要杀害他。但王氏子弟,你们可以择其贤者辅之以政,徐妃兄弟,只可优其禄位,谨慎勿使其掌兵预政,以保全其宗族。”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复杂性。通过对吴越王钱镠的记载,反映了国家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通过蜀主对太子的任命和决策,体现了权力斗争和家族内部的权力争夺。此外,诗中还揭示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性,以及皇帝在面对政治危机时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