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唐文扆既死,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内不自安,或劝格称疾俟命,礼部尚书杨玢自恐失势,谓格曰:“公有援立大功,不足忧也。”庚午,贬格为茂州刺史,玢为荣经尉。吏部侍郎许寂、户部侍郎潘峤皆坐格党贬官。格寻再贬维州司户,庾凝绩又奏徙格于合水镇,令茂州刺史顾承郾伺格阴事。王宗侃妻以格同姓,欲全之,谓承郾母曰:“戒汝子,勿为人报仇,他日将归罪于汝。”承郾从之。凝绩怒,因公事抵承郾罪。
秋,七月,壬申朔,蜀主以兼中书令王宗弼为巨鹿王,宗瑶为临淄王,宗绾为临洮王,宗播为临颍王,宗裔、宗夔及兼侍中宗黯皆为琅邪郡王。甲戌,以王宗侃为乐安王。丙子,以兵部尚书庾传素为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蜀主不亲政事,内外迁除皆出于王宗弼。宗弼纳贿多私,上下咨怨。宋光嗣通敏善希合,蜀主宠任之,蜀由是遂衰。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后梁纪五
蜀唐文扆既死,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内不自安,或劝格称疾俟命,礼部尚书杨玢自恐失势,谓格曰:“公有援立大功,不足忧也。”庚午,贬格为茂州刺史,玢为荣经尉。吏部侍郎许寂、户部侍郎潘峤皆坐格党贬官。格寻再贬维州司户,庾凝绩又奏徙格于合水镇,令茂州刺史顾承郾伺格阴事。王宗侃妻以格同姓,欲全之,谓承郾母曰:“戒汝子,勿为人报仇,他日将归罪于汝。”承郾从之。凝绩怒,因公事抵承郾罪。
秋,七月,壬申朔,蜀主以兼中书令王宗弼为巨鹿王,宗瑶为临淄王,宗绾为临洮王,宗播为临颍王,宗裔、宗夔及兼侍中宗黯皆为琅邪郡王。甲戌,以王宗侃为乐安王。丙子,以兵部尚书庾传素为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蜀主不亲政事,内外迁除皆出于王宗弼。宗弼纳贿多私,上下咨怨。宋光嗣通敏善希合,蜀主宠任之,蜀由是遂衰。
译文:
在后梁帝统治的蜀国,发生了一场政治斗争。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格感到内心不安,有人劝张格声称病重等待命令执行。礼部尚书杨玢担心失去权力,对张格说:“你曾经帮助建立了大功,所以不必担忧。”于是张格被降职为茂州刺史,而杨玢则被贬为荣经县的小县官。与此同时,吏部侍郎许寂和户部侍郎潘峤因为支持张格而被贬官。不久,张格又被贬到维州担任司户,庾凝绩又奏请将他调至合水镇,并派茂州刺史顾承郾监视张格的行动。王宗侃的妻子因为和张格同姓,所以希望能保全他,对顾承郾的母亲说:“你要告诫你的儿子们,不要为报仇而杀害他人。将来如果有了过错,将会追究到你头上。”顾承郾听从了这个劝告。但是庾凝绩对此非常愤怒,因此将顾承郾的罪行上报给了皇帝。
赏析:
此诗通过叙述蜀国的政变和政治斗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皇权的不稳定。诗中描绘了人物之间的相互猜忌和背叛,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诗人揭示了统治者内部的混乱和外部的危机,以及这种混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以及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在古代中国,政治斗争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皇帝和他的权臣之间。这首诗所描绘的政治斗争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本质。它不仅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还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通过这种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于理想政治制度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叙述蜀国的政变和政治斗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皇权的不稳定。它不仅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还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通过这种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于理想政治制度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