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诰在润州闻难,用宋齐丘策,即日引兵济江。瑾已死,因抚定军府。时徐温诸子皆弱,温乃以知诰代知训执吴政,沉硃瑾尸于雷塘而灭其族。瑾之杀知训也,泰宁节度使米志诚从十馀骑问瑾所向,闻其已死,乃归。宣谕使李俨贫困,寓居海陵。温疑其与瑾通谋,皆杀之。严可求恐志诚不受命,诈称袁州大破楚兵,将吏皆入贺,伏壮士于戟门,擒志诚,斩之,并其诸子。
壬戌,晋王自魏州劳军于杨刘,自泛舟测河水,其深没枪。王谓诸将曰:“梁军非有战意,但欲阻水以老我师,当涉水攻之。”甲子,王引亲军先涉,诸军随之,褰甲横枪,结陈而进。是日水落,深才及膝。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排陈使谢彦章帅众临岸拒之,晋兵不得进,乃稍引却,梁兵从之。及中流,鼓噪复进,彦章不能支,稍退登岸。晋兵因而乘之,梁兵大败,死伤不可胜纪,河水为之赤,彦章仅以身免。是日,晋人遂陷滨河四寨。
徐知诰在润州闻难后,迅速采取行动,用宋齐丘的策略,即日引兵济江。他平定朱瑾之乱,并控制南吴朝政。
徐知诰的决策和行动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与决断力。他的行动不仅成功平息了动乱,也确立了自己在政权中的地位。通过这一事件,徐知诰展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这不仅巩固了他的地位,也为后续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知诰的成功也揭示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宋齐丘的策略帮助徐知诰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取得了主动,这为他后续的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灵活运用策略,徐知诰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危机,还为将来可能的挑战做好了准备。
徐知诰的统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梁朝的内部矛盾激化,导致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战争压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梁朝最终走向灭亡,而这也预示着整个南朝的覆灭。
徐知诰在润州的行动不仅是对朱瑾之乱的平定,也是对其个人政治生涯的一次重要考验。通过这一事件,他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同时也为后来的南吴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