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锦衣之役,吴马军指挥曹筠叛奔吴越,徐温赦其妻子,厚遇之,遣间使告之曰:“使汝不得志而去,吾之过也,汝无以妻子为念。”及是役,筠复奔吴。温自数昔日不用筠言者三,而不问筠去来之罪,归其田宅,复其军职,筠内愧而卒。
知诰请帅步卒二千,易吴越旗帜铠仗,蹑败卒而东,袭取苏州。温曰:“尔策固善;然吾且求息兵,未暇如汝言也。”诸将皆以为:“吴越所恃者舟楫,今大旱,水道涸,此天亡之时也,宜尽步骑之势,一举灭之。”温叹曰:“天下离乱久矣,民困已甚,钱公亦未易可轻;若连兵不解,方为诸君之忧。今战胜以惧之,戢兵以怀之,使两地之民各安其业,君臣高枕,岂不乐哉!多杀何为!”遂引还。
吴越王镠见何逢马,悲不自胜,故将士心附之。宠姬郑氏父犯法当死,左右为之请,镠曰:“岂可以一妇人乱我法。”出其女而斩之。镠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辄欹而寤,名曰:“警枕”。置粉盘于卧内,有所记则书盘中,比老不倦。或寝方酣,外有白事者,令侍女振纸即寤。时弹铜丸于楼墙之外,以警直更者。尝微行,夜叩北城门,吏不肯启关,曰:“虽大王来亦不可启。”乃自他门入。明日,召北门吏,厚赐之。

【诗句翻译】

当初锦衣卫的战役时,吴国的马军指挥曹筠叛逃投奔了越州,徐温赦免了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对他们非常好,还派使者告诉他们:“让你不得志而离去,是我错在先,你不要以自己的妻子儿女为念。”等到这次战役时,曹筠又投诚吴国。徐温自己数说自己过去不听曹筠的意见有三次,但并不追究曹筠叛逃的事情,而是归还了曹筠的土地和官位,恢复了他的军职,曹筠内怀愧疚而死。

李知诰请命率领两千步兵,更换吴越的旗帜铠甲,追赶败兵向东去,袭击夺取苏州。徐温说道:“你的计策确实很好。但是我暂且想求得休战,没有时间像你说的那样去做。”众将都以为:“吴越所依赖的是水路,现在天大旱,水道干枯,这是上天灭亡吴越的时候啊,应该充分利用步兵骑兵的兵力,一举消灭他们。”徐温叹息说:“天下动荡不安已经很久,老百姓困苦已极,钱公也不容易对付,如果连兵不解,那才真正是各位的忧患。现在我用胜利吓倒他们,用罢兵安定他们,让他们两地的百姓各安其业,君臣高枕无忧,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多杀几个人又有什么用呢!”于是引兵退回。

吴越王钱镠见到何逢马,悲不自胜,所以士兵们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指挥。钱镠宠爱的姬妾郑氏的父亲犯法应当处死,左右的人请求替他求情,钱镠说:“怎么可以因为一个妇人乱了我的法呢?”于是把她的女儿斩首。钱镠自幼在军中长大,夜晚不曾入睡,困倦到极点时则就枕于圆木小枕上或枕大铃,睡熟则欹而寤,称之为“警枕”。他在床上放粉盘,有什么事情就记于其中,直到老也不感到疲倦。有时睡觉正在酣畅时,外面有人来报告公事,让他的侍女把纸揉成团扔出去,他就惊醒起来。那时他在楼墙上击打铜丸,用来警醒值班守卫的士兵。曾经微行夜访北城城门,守门吏不肯开门,说:“即使是大王来了也不能开门。”于是从另外的门进去。第二天,召北门吏入宫,赏赐丰厚。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李从珂(即后唐明宗)与钱镠之间的战争。李从珂为了报复钱镠对其父的杀害,出兵攻打钱镠,但最后因天气原因而退兵。诗中描述了李从珂如何用胜利来吓倒吴越士兵,以及他如何对待俘虏和战俘的态度等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