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契丹寇幽州,至易定而还。时契丹屡入寇,钞掠馈运,幽州食不支半年,卫州为梁所取,潞州内叛,人情岌岌,以为梁未可取,帝患之。会郓州将卢顺密来奔。先是,梁天平节度使戴思远屯杨村,留顺密与巡检使刘遂严、都指挥使燕颙守郓州。顺密言于帝曰:“郓州守兵不满千人,遂严、颙皆失众心,可袭取也。”郭崇韬等皆以为“悬军远袭,万一不利,虚弃数千人,顺密不可从。”帝密召李嗣源于帐中谋之曰:“梁人志在吞泽潞,不备东方,若得东平,则溃其心腹。东平果可取乎?”嗣源自胡柳有渡河之惭,常欲立奇功以补过,对曰:“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臣愿独当此役,必有以报。”帝悦。壬寅,遣嗣源将所部精兵五千自德胜趣郓州。比及杨刘,日已暮,阴雨道黑,将士皆不欲进,高行周曰:“此天赞我也,彼必无备。”夜,渡河至城下,郓人不知,李从珂先登,杀守卒,启关纳外兵,进攻牙城,城中大扰。癸卯旦,嗣源兵尽入,遂拔牙城,刘遂严、燕颙奔大梁。嗣源禁焚掠,抚吏民,执知州事节度副使崔筜、判官赵凤送兴唐。帝大喜曰:“总管真奇才,吾事集矣。”即以嗣源为天平节度使。

诗一

甲子,契丹侵犯幽州,直到易定后便撤军。当时,契丹多次入侵,掠夺和掠夺物资,使得幽州的粮草不足以支持半年。卫州被梁朝夺走,潞州内部叛变,人心惶惶,认为梁朝难以攻克。皇帝对此感到担忧。

译文

在契丹数次侵扰下,幽、卫、潞三州岌岌可危,人们担心梁朝难以攻克。而此时,郓州的卢顺密前来归降。先前,梁朝天平节度使戴思远驻守杨村,留顺密与巡检使刘遂严、都指挥使燕颙守护郓州。卢顺密向皇帝献策说:“郓州守兵不足千人,刘遂严及燕颙均已失去众心,郓州可趁机袭击。”但郭崇韬等人认为“孤军远袭,万一失利,将损失数千人,卢顺密不可采纳。”于是皇帝秘密召李嗣源入帐商议此事,问道:“梁朝志在吞并泽潞,若不防备东方,夺取东平将使其腹背受敌。果真能夺下东平吗?”李嗣源自胡柳渡河有愧,常欲立奇功以赎过,对曰:“用兵多年,生民疲弊,非出奇制胜,何以大功?我愿独当此任,必有以报。”皇帝甚悦。壬寅,派李嗣源率部精兵五千从德胜直趋郓州。比及到达杨刘时已日落,暗雨道黑,将士皆不愿前行,高行周说:“这是上天赞助,彼必无备。”夜,渡河至城下,郓人不知其来,李从珂先登,杀守卒,启关纳外兵,进攻牙城,城中大乱。癸卯旦,嗣源兵悉入,遂拔牙城,刘遂严、燕颙奔大梁。嗣源禁焚掠,抚吏民,执知州事节度副使崔筜、判官赵凤送兴唐。帝大喜,曰:“总管真奇才,吾事集矣。”即以嗣源为天平节度使。

注释解释

  • 晋王:指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克用。
  • 四镇:指河东(今山西)、魏博、易定、镇冀四地。
  • 幽州:位于今北京市一带,曾遭契丹多次侵扰。
  • 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一带,被梁朝所夺。
  • 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一带,内部叛变。
  • 东平:位于今山东泰安市一带,战略要地。
  • 李嗣源:后唐将领,此次战役中成功夺取东平,立下战功。
  • 郭崇韬戴思远:时任梁朝天平节度使和杨村守将。
  • 胡柳:地名,与杨村相距不远,是当时的军事前线。
  • 崔筜、赵凤:被扣押的节度副使和判官,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 兴唐:兴唐府,位于郓州的驻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代时期后唐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将领的智谋策略。从辽军多次侵犯幽州开始,到郓州将领卢顺密投降、最终攻占东平的过程,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中不仅反映了战争中的激烈对抗和士兵的艰苦斗争,还展现了将领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困难条件下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后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