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进等言于帝曰:“魏王未至,康延孝初平,西南犹未安;王衍族党不少,闻车驾东征,恐其为变,不若除之。”帝乃遣中使向延嗣赍敕往诛之,敕曰:“王衍一行,并从杀戳。”已印画,枢密使张居翰覆视,就殿柱揩去“行”字,改为“家”字,由是蜀百官及衍仆役获免者千馀人。延嗣至长安,尽杀衍宗族于秦川驿。衍母徐氏且死,呼曰:“吾儿以一国迎降,不免族诛,信义俱弃,吾知汝行亦受祸矣!”
乙亥,帝发洛阳;丁丑,次汜水;戊寅,遣李绍荣将骑兵循河而东。李嗣源亲党从帝者多亡去;或劝李继璟宜早自脱,继璟终无行意。帝屡遣继璟诣嗣源,继璟固辞,愿死于帝前以明赤诚。帝闻嗣源在黎阳,强遣继璟渡河召之,道遇李绍荣,绍荣杀之。
吴越王镠有疾,如衣锦军,命镇海、镇东节度使留后传瓘监国。吴徐温遣使来问疾,左右劝镠勿见,镠曰:“温阴狡,此名问疾,实使之觇我也。”强出见之。温果聚兵欲袭吴越,闻镠疾瘳而止。镠寻还钱塘。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后唐纪三》是北宋司马光所编纂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唐朝中期至五代十国这一段历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景进等言于帝曰:这句话讲述了一位名叫景进的人向晋王(即晋王李存勖)建议除掉王衍家族的事情。
- 魏王未至康延孝初平:描述了王衍家族尚未被消灭的状态,以及王衍在位的情况。
- 西南犹未安王衍族党不少:指出王衍家族在蜀地仍有影响力,王衍的同党也不在少数。
- 闻车驾东征恐其为变不若除之:王衍听到晋王东征的消息后,担心会发生变乱,因此建议除去他。
- 帝乃遣中使向延嗣赍敕往诛之:晋王于是派遣使者向延嗣携带皇帝的命令前往蜀地执行诛杀任务。
- 敕曰王衍一行并从杀戳:向延嗣带回了皇帝的诛杀诏书,内容提到王衍全家都要被处死。
- 枢密使张居翰覆视就殿柱揩去行字改为家字:枢密使张居翰在看到诏书后,发现“行”字不妥,于是在殿柱上将其擦掉,改成了“家”字。
- 由是蜀百官及衍仆役获免者千馀人:由于这一改动,蜀地的官员和王衍的随从得以幸免,获得了自由。
- 延嗣至长安尽杀衍宗族于秦川驿:向延嗣将王衍的宗族全部带到长安,并在秦川驿将他们全部杀死。
- 衍母徐氏且死呼吾儿以一国迎降不免族诛信义俱弃吾知汝行亦受祸矣:王衍的母亲徐氏临死前呼喊着告诉儿子,虽然王衍带着国家投降,但最终还是要被处死,因为失去了信誉和忠诚,自己也知道儿子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衍及其家族被晋王处决的过程,展示了晋王的果断与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人物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