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侍为诸道监军者,皆恃恩与节度使争权,及鄴都军变,所在多杀之。安义监军杨继源谋杀节度使孔勍,勍先诱而杀之。武宁监军以李绍真从李嗣源,谋杀其元从,据城拒之;权知留后淳于晏帅诸将先杀之。晏,登州人也。
戊辰,以军食不足,敕河南尹豫借夏秋税;民不聊生。
忠武节度使、尚书令齐王张全义闻李嗣源入鄴都,忧惧不食,辛未,卒于洛阳。
租庸使以仓储不足,颇朘刻军粮,军士流言益甚。宰相惧,帅百官上表言:“今租庸已竭,内库有馀,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不赈救,惧有离心。俟过凶年,其财复集。”上即欲从之,刘后曰:“吾夫妇君临万国,虽藉武功,亦由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宰相又于便殿论之,后属耳于屏风后,须臾,出妆具及三银盆、皇幼子三人于外曰:“人言宫中蓄积多,四方贡献随以给赐,所馀止此耳,请鬻以赡军!”宰相惶惧而退。李绍荣自鄴都退保卫州,奏李嗣源已叛,与贼合。嗣源遣使上章自理,一日数辈。嗣源长子从审为金枪指挥使,帝谓从审曰:“吾深知尔父忠厚,尔往谕朕意,勿使自疑。”从审至卫州,绍荣囚,欲杀之。从审曰:“公等既不亮吾父,吾亦不能至父所,请复还宿卫。”乃释之。帝怜从审,赐名继璟,待之如子。是后嗣源所奏,皆为绍荣所遏,不得通,嗣源由是疑惧。石敬瑭曰:“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安有上将与叛卒入贼城,而他日得保无恙乎!大梁,天下之要会也,愿假三百骑先往取之;若幸而得之,公宜引大军亟进,如此始可自全。”突骑都指挥使康义诚曰:“主上无道,军民怨怒,公从众则生,守节必死。”嗣源乃令安重诲移檄会兵。义诚,代北胡人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 · 后唐纪三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下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十一月,丙申,蜀主至成都,百官及后宫迎于七里亭。
蜀人李绍琛修桔柏浮梁。
戊戌,李绍真出见群臣于文明殿。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后唐庄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诗中通过描述蜀主的到来、百官的反应以及李绍真的出现等情况,展现了当时的紧张和动荡局面。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事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之情。
在翻译这首诗时,需要注意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含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