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长兴三年(壬辰,公元九三二年)
春,正月,枢密使范延光言:“自灵州至邠州方渠镇,使臣及外国入贡者多为党项所掠,请发兵击之。”己丑,遣静难节度使药彦稠、前朔方节度使康福将步骑七千讨党项。
乙未,孟知祥妻福庆长公主卒。
孟知祥以朝廷恩意优厚,而董璋塞绵州路,不听遣使入谢,与节度副使赵季良等谋,欲发使自峡江上表,掌书记李昊曰:“公不与东川谋而独遣使,则异日负约之责在我矣。”乃复遣使语之,璋不从。
二月,赵季良与诸将议遣昭武都监太原高彦俦将兵攻取壁州,以绝山南兵转入山后诸州者;孟知祥谋于僚佐,李昊曰:“朝廷遣苏愿等西归,未尝报谢,今遣兵侵轶,公若不顾坟墓、甥妷,则不若传檄举兵直取梁、洋,安用壁州乎!”知祥乃止。季良由是恶昊。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七 · 后唐纪六

译文:春,正月,枢密使范延光建议朝廷派兵攻打党项。

注释: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卷二百七十七是其中的一卷,记录了后唐的明宗和武钦孝皇帝时期的事件。长兴三年是明宗的第三个年号,即庚辰年,公元932年。

赏析:此诗反映了当时国家边疆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军事防御的必要性。范延光的建议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以及对党项族侵扰边境的不满。孟知祥作为唐朝的节度使,在国家面临外患时,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和保护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