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马军都指挥使硃洪实为秦王从荣所厚,及硃弘昭为枢密使,洪实以宗史事之;从荣勒兵天津桥,洪实首为孟汉琼击从荣,康义诚由是恨之。辛酉,帝亲至左藏,给将士金帛。义诚、洪实共论用兵利害,洪实欲以禁军固守洛阳,曰:“如此,彼亦未敢径前,然后徐图进取,可以万全。”义诚怒曰:“洪实为此言,欲反邪!”洪实曰:“公自欲反,乃谓谁反!”其声渐厉。帝闻,召而讯之,二人讼于帝前,帝不能辨其是非,遂斩洪实,军士益愤怒。
壬戌,潞王至昭应,闻前军获王思同,王曰:“思同虽失计,然尽心所奉,亦可嘉也。”癸亥,至灵口,前军执思同以至,王责让之,对曰:“思同起行间,先帝擢之,位至节将,常愧无功以报大恩。非不知附在王立得富贵,助朝廷自取祸殃,但恐死之日无面目见先帝于泉下耳。败而衅鼓,固其所也。请早就死!”王为之改容,曰:“公且休矣。”王欲宥之,而杨思权之徒耻见其面。王之过长安,尹晖尽取思同家资及妓妾,屡言于刘延朗曰:“若留思同,虑失士心。”属王醉,不待报,擅杀思同及其妻子。王醒,怒延朗,嗟惜者累日。
诗句: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九卷后唐纪八
译文:潞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二月,蜀主以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注释:本篇是《资治通鉴》的记载,涉及后唐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潞王指的是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而清泰元年则是他继位后的一年,即公元934年。此年中,蜀主指前蜀的君主王建,赵季良则是被任命的武泰节度使。文中记录了该年二月赵季良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的事件。
赏析:这段历史反映了后晋时期政治动荡的局面,以及不同势力之间的权力角逐。赵季良作为武泰节度使,他的官职变动不仅关乎个人仕途,也反映出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对外政策的转变。此外,通过这段历史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复杂性和权力争夺的激烈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