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宗既立,国中议论詾詾。循王弘杲请斩刘思潮等以谢中外,汉主不从。思潮等闻之,谮弘杲谋反,汉主令思潮等伺之。弘杲方宴客,思潮与谭令禋帅卫兵突入,斩弘杲。于是汉主谋尽诛诸弟,以越王弘昌贤而得众,尤忌之。雄武节度使齐王弘弼,自以居大镇,惧祸,求入朝;许之。
初,闽主曦侍康宗宴,会新罗献宝剑,康宗举以示同平章事王倓曰:“此何所施?”倓对曰:“斩为臣不忠者。”时曦己蓄异志,凛然变色。至是宴群臣,复有献剑者,曦命发校冢,斩其尸。校书郎陈光逸谓其友曰:“主上失德,亡无日矣,吾欲死谏。”其友止之,不从;上书陈曦大恶五十事。曦怒,命卫士鞭之数百,不死;以绳系其颈,悬诸庭树,久之乃绝。
秋,七月,己丑,诏以年饥,国用不足,分遣使者六十馀人于诸道括民谷。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汉中宗既立,国中议论詾詾。循王弘杲请斩刘思潮等以谢中外,汉主不从。思潮等闻之,谮弘杲谋反,汉主令思潮等伺之。

译文:
汉中宗即位后,朝廷内部议论纷纷。因为有人建议杀死刘思潮等人来平息朝内外的怨气,但汉主并未听从。然而,刘思潮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始诬陷循王弘杲谋反而被皇帝下令监视。弘杲在一次宴会上招待客人时,心思深沉,思潮与谭令禋率领卫兵突然闯入,将弘杲斩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中宗即位后的政治斗争和血腥事件,展现了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诗中的“议论詾詾”一词形容朝廷内对新皇帝的不信任和疑虑,反映出当时朝廷政治的不稳定。而“思潮等”则是朝廷内部一些有野心的人物,他们因不满新皇帝而开始进行密谋策划,最终导致了血腥的事件。诗中的“斩弘杲”则直接展示了暴力和血腥的场景,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三 · 后晋纪四》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古代宫廷政治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警惕权力斗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