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主曦纳金吾使尚保殷之女,立为贤妃。妃有殊色,曦嬖之;醉中,妃所欲杀则杀之,所欲宥则宥之。
夏,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唐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建勋为昭武节度使,镇抚州。
殷将陈望等攻闽福州,入其西郛,既而败归。
五月,殷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潘承祐上书陈十事,大指言:“兄弟相攻,逆伤天理,一也。赋敛烦重,力役无节,二也。发民为兵,羁旅愁怨,三也。杨思恭夺民衣食,使归怨于上,群臣莫敢言,四也。疆土狭隘,多置州县,增吏困民,五也。除道裹粮,将攻临汀,曾不忧金陵、钱塘乘虚相袭,六也。括高赀户,财多者补官,逋负者被刑,七也。延平诸津,征果菜鱼米,获利至微,敛怨甚大,八也。与唐、吴越为邻,即位以来,未尝通使,九也。宫室台榭,崇饰无度,十也。”殷王延政大怒,削承祐官爵,勒归私第。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三卷·后晋纪四
【原文】:
夏,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唐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建勋为昭武节度使,镇抚州。
殷将陈望等攻闽福州,入其西郛,既而败归。
五月,殷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潘承祐上书陈十事,大指言:“兄弟相攻,逆伤天理,一也。赋敛烦重,力役无节,二也。发民为兵,羁旅愁怨,三也。杨思恭夺民衣食,使归怨于上,群臣莫敢言,四也。疆土狭隘,多置州县,增吏困民,五也。除道裹粮,将攻临汀,曾不忧金陵、钱塘乘虚相袭,六也。括高赀户,财多者补官,逋负者被刑,七也。延平诸津,征果菜鱼米,获利至微,敛怨甚大,八也。与唐、吴越为邻,即位以来,未尝通使,九也。宫室台榭,崇饰无度,十也。”殷王延政大怒,削承祐官爵,勒归私第。
【译文】:
夏季四月,庚申朔日,出现日食。唐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建勋为昭武节度使,镇守抚州。殷的将领陈望等人进攻闽福州,进入其西部城郭,不久后又战败返回。五月,殷的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潘承祐上书陈述了十个问题,主要内容是说:“兄弟之间互相攻击,违背了上天的常理,第一;赋税征收繁琐繁重,劳役频繁且没有节制,第二;征发民众充当士兵,使他们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第三;杨思恭夺取了百姓的衣和食,让他们将怨恨指向朝廷之上,但是群臣却不敢说话,第四;领土狭小,多设州县,增加了官员给百姓带来的负担,第五;征收道路上的粮食,准备攻打临近的汀州,却没有担心金陵、钱塘趁机发动攻势,第六;搜刮富豪之家的财物,财富多的补官,欠债的受刑罚,第七;延伸平的各渡口,征收果菜鱼米等物产,虽然获利微薄,但引起了极大的怨恨,第八;和唐朝、吴越相邻,在位以来,不曾与他们互通使节,第九;宫室台榭,过分装饰华丽,第十。”殷王延政十分愤怒,削除了潘承祐的官职爵位,将他赶回自己的私宅。
【注释】:
夏,四月,戊申朔: 这里的“夏”指的是季节,“戊申”是农历的一个日期(即初十)。“朔”表示新月初一开始。
日有食之: 这是一句古语表达形式,意为“发生了日食”。古代中国通过观察太阳在夜晚落下时是否完全遮住月亮来预测日食。
唐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建勋为昭武节度使: 李建勋被任命为昭武节度使,这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殷将陈望等攻闽福州: 这里提到的“陈望”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虚构角色。他和他的同伴一起攻击闽福州,这可能意味着他们试图攻占该地区的重要城市。
既而败归: “既”是副词,表示“已经”,而“而”在这里用来连接两个动作或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然后失败并返回”。
五月…与唐、吴越为邻: 这里的“为邻”意味着“接壤”,表明该地区与唐朝和吴越都有边界。
宫室台榭,崇饰无度: 描述了一种豪华的建筑风格和过度装饰的现象。这种描述可能反映了统治者对奢侈生活的追求。
殷王延政大怒: 这里“殷”是地名或国家名,“王延政”是该国的君主。他的“大怒”表明他对某些事情非常不满或生气。
削承祐官爵…勒归私第: 最后一句话描述了对潘承祐的处理结果。他被降职并剥夺了他的官职和爵位,同时被命令回到私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