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遣武定节度使方太诣洛阳巡检,至郑州。州有戍兵,共迫太为郑王。梁嗣密王硃乙逃祸为僧,嵩山贼帅张遇得之,立以为天子,取嵩岳神衮冕以衣之,帅众万馀袭郑州,太击走之。太以契丹尚强,恐事不济,说谕戍兵,欲与之俱西,众不从,太自西门逃奔洛阳。戍兵既失太,反谮太于契丹,云胁我为乱。太遣子师朗自诉于契丹,契丹将麻答杀之,太无以自明。会群盗攻洛阳,契丹留守刘晞弃城奔许州,太乃入府行留守事,与巡检使潘环击群盗却之,张遇杀硃乙请降。伊阙贼帅自称天子,誓众于南郊坛,将入洛阳,太逆击,走之。太欲自归于晋阳,武行德使人诱太曰:“我裨校也,公旧镇此地,今虚位相待。”太信之,至河阳,为行德所杀。

萧翰遣高谟翰援送刘晞自许还洛阳,晞疑潘环构其众逐己,使谟翰杀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

天福十二年(947年)丁未,契丹遣武定节度使方太诣洛阳巡检,至郑州。州有戍兵,共迫太为郑王。梁嗣密王朱乙逃祸为僧,嵩山贼帅张遇得之,立以为天子,取嵩岳神衮冕以衣之,帅众万馀袭郑州,太击走之。太以契丹尚强,恐事不济,说谕戍兵,欲与之俱西,众不从,太自西门逃奔洛阳。戍兵既失太,反谮太于契丹,云胁我为乱。太遣子师朗自诉于契丹,契丹将麻答杀之,太无以自明。

会群盗攻洛阳,契丹留守刘晞弃城奔许州,太乃入府行留守事,与巡检使潘环击群盗却之,张遇杀硃乙请降。伊阙贼帅自称天子,誓众于南郊坛,将入洛阳,太逆击,走之。太欲自归于晋阳,武行德使人诱太曰:“我裨校也,公旧镇此地,今虚位相待。”太信之,至河阳,为行德所杀。

萧翰遣高谟翰援送刘晞自许还洛阳,晞疑潘环构其众逐己,使谟翰杀之。

赏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为止。本诗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中的天福十二年(947年)。

诗中描述了后唐帝在洛阳被契丹军围困的艰难处境。首先,方太被派往洛阳巡检,但被当地的戍兵逼迫成为郑王。随后,梁王朱乙因逃避战乱而成为和尚,嵩山的贼帅张遇收留了他并立他为天子。然而,张遇的军队攻击了郑州,并击败了方太。由于契丹军队的实力仍然强大,方太担心事情无法成功,试图通过劝说和诱导戍兵一起西撤,但他们并不听从他的建议。无奈之下,方太只能选择逃亡,投奔了洛阳,希望借此洗清自己的名声。

当洛阳遭到群盗攻击时,契丹留守刘晞放弃了洛阳城,逃到了许昌。方太因此得以进入留守府行使留守的职责,并与巡检使潘环共同抵御群盗的攻击,将他们击退。然而,伊阙的贼帅在即将进入洛阳时突然变卦,反而杀害了刘晞。此时,方太决定返回晋阳,而武行德派人引诱他称自己是个裨校,并表示对方太的旧地怀有敬意,希望他能回来担任重要职务。然而,方太被欺骗,最终在到达河阳时,遭到了武行德的杀害。

萧翰派遣高谟翰支援刘晞从许昌返回洛阳。刘晞怀疑潘环背叛了自己,便让高谟翰将其杀死。

这首诗描绘了后唐帝在洛阳遭受围攻的艰难局面以及他的悲惨遭遇。诗中通过叙述方太被戍兵逼迫、被迫流亡洛阳、最终在许昌被杀害的历程,展现了后唐帝在乱世中的无力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的社会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