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冯延己罢为太弟少保,贬魏岑为太子洗马。
韩熙载屡言宋齐丘党与必为祸乱。齐丘奏熙载嗜酒猖狂,贬和州司士参军。
乙亥,凤州防御使石奉頵举州降蜀。奉頵,晋之宗属也。
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
赵延寿恨契丹主负约,谓人曰:“我不复入龙沙矣。”即日,先引兵入恒州,契丹永康王兀欲及南北二王,各以所部兵相继而入。延寿欲拒之,恐失大援,乃纳之。
时契丹诸将已密议奉兀欲为主,兀欲登鼓角楼受叔兄拜。而延寿不之知,自称受契丹皇帝遗诏,权知南朝军国事,仍下教布告诸道,所以供给兀欲与诸将同,兀欲衔之。恒州诸门管钥及仓库出纳,兀欲皆自主之。延寿使人请之,不与。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助手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以下是对该段文本的逐句释义:
-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冯延己罢为太弟少保:冯延己因为某种原因被罢免了官职,他被任命为”太弟少保”这一职位。太弟是指皇太子的尊称,少保则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负责辅佐皇室成员。这表明冯延己失去了原先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 韩熙载屡言宋齐丘党与必为祸乱:韩熙载多次警告宋齐丘及其党羽可能会引起动乱。这里的“宋”、“齐”指的是宋朝和齐国,而“齐丘”则是文中提到的一个人名。
- 齐丘奏熙载嗜酒猖狂,贬和州司士参军:宋齐丘上奏说韩熙载酗酒成性,行为狂放,因此他被贬为”和州司士参军”。司士参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军事和治安工作。
- 乙亥,凤州防御使石奉頵举州降蜀:在乙亥这一天,凤州的防御使石奉頵率领全州投降了后蜀。凤州位于今天的陕西境内,这里发生的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各地割据政权间的军事动态和地域归属问题。
- 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契丹皇帝在临城时生病,病情加剧后,因酷热难耐,他将冰聚集在自己的胸腹手足等部位,并尝试食用。这反映了当时的医疗技术以及契丹人面对疾病时的困境。
- 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到了丙子这一天,契丹皇帝最终在杀胡林去世。这是契丹皇帝的死亡时间和地点,也是历史记载的一部分。
- 赵延寿恨契丹主负约,谓人曰:“我不复入龙沙矣。”即日,先引兵入恒州:赵延寿对背叛感到愤怒,他对人说:“我不会再回到龙沙国去了。”随后他率军进入恒州,而契丹永康王兀欲以及其他两位国王也相继加入赵延寿的军队。赵延寿企图抗拒契丹军队,但考虑到自己可能失去外援,于是选择归附。
- 时契丹诸将已密议奉兀欲为主:此时契丹的将领们已经秘密商议决定由兀欲担任首领。这个事件揭示了契丹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 兀欲登鼓角楼受叔兄拜:兀欲登上鼓角楼接受其叔父的拜礼,表明了契丹内部的家族关系和忠诚程度。
这些句子涉及的是后汉时期中原与契丹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动态。通过解读这些历史文献片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局势以及人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