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协洽五月,尽著雍涒滩二月,不满一年。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九四七年)
五月,乙酉塑,永康王兀欲召延寿及张砺、和凝、李崧、冯道于所馆饮酒。兀欲妻素以兄事延寿,兀欲从容谓延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延寿欣然与之俱入。良久,兀欲出,谓砺等曰:“燕王谋反,适已锁之矣。”又曰:“先帝在汴时,遗我一筹,许我知南朝军国。近者临崩,别无遗诏。而燕王擅自知南朝军国,岂理邪!”下令:“延寿亲党,皆释不问。”间一日,兀欲至待贤馆受蕃、汉官谒贺,笑谓张砺等曰:“燕王果于此礼上,吾以铁骑围之,诸公亦不免矣。”
后数日,集蕃、汉之臣于府署,宣契丹主遗制。其略曰:“永康王,大圣皇帝之嫡孙,人皇王之长子,太后钟爱,群情允归,可于中京即皇帝位。”于是始举哀成服。既而易吉服见群臣,不复行丧,歌吹之声不绝于内。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
译文: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九四七年)五月,乙酉塑,永康王兀欲召延寿及张砺、和凝、李崧、冯道于所馆饮酒。兀欲妻素以兄事延寿,兀欲从容谓延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延寿欣然与之俱入。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卷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是其中的一篇记载。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永康王兀欲召见延寿等官员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人际关系。诗中的“兀欲”是契丹的统治者,他与延寿等人的关系复杂而微妙。通过对这些官员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争斗。同时,诗歌也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以及个人在这其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