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刘晞弃洛阳,奔大梁。
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领镇南节度使马希广,楚文昭王希范之母弟也,性谨顺,希范爱之,使判内外诸司事。壬辰夜,希范卒,将佐议所立。都指挥所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以武平节度使知永州事希萼,于希范诸弟为最长,请立之。长直都指挥使刘彦瑫、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皆欲立希广。张少敌曰:“永州齿长而性刚,必不为都尉之下明矣。必立都尉,当思长策以制永州,使帖然不动则可。不然,社稷危矣。”彦瑫等不从。天策府学士拓跋恒曰:“三十五郎虽判军府之政,然三十郎居长,请遣使以礼让之。不然,必起争端。”彦瑫等皆曰:“今日军政在手,天与不取,使它人得之,异日吾辈安所自容乎!”希广懦弱,不能自决。乙未,彦瑫等称希范遗命,共立之。张少敌退而叹曰:“祸其始此乎!”与拓跋恒皆称疾不出。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

是日,刘晞弃洛阳,奔大梁。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领镇南节度使马希广,楚文昭王希范之母弟也,性谨顺,希范爱之,使判内外诸司事。壬辰夜,希范卒,将佐议所立。都指挥所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以武平节度使知永州事希萼,于希范诸弟为最长,请立之。长直都指挥使刘彦瑫、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皆欲立希广。张少敌曰:“永州齿长而性刚,必不为都尉之下明矣。必立都尉,当思长策以制永州,使帖然不动则可。不然,社稷危矣。”彦瑫等不从。天策府学士拓跋恒曰:“三十五郎虽判军府之政,然三十郎居长,请遣使以礼让之。不然,必起争端。”彦瑫等皆曰:“今日军政在手,天与不取,使它人得之,异日吾辈安所自容乎!”希广懦弱,不能自决。乙未,彦瑫等称希范遗命,共立之。张少敌退而叹曰:“祸其始此乎!”与拓跋恒皆称疾不出。

注释:

  • 强圉协洽:丁未,即947年。
  • 乾祐元年:5月。
  • 著雍涒滩:戊申,即948年。
  • 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5月至10月。
  •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6月到9月。
  • 乾祐二年:10月到次年2月。
  • 起:开始。
  • 丁未:指947年5月初八。
  • 壬辰:指947年5月23日。
  • 甲申:指947年5月24日。
  • 张少敌:一名张全义,武安节度使的副使。
  • 永州:今湖南零陵地区。
  • 天策府学士:官职名。
  • 拓跋恒:官职名。
  • 彦瑫:名字不详,可能是永州的将领。
  • 希范遗命:即希范的遗言或遗令。
  • 张少敌退而叹:感叹局势可能变得不稳定。
  • 拓跋恒:名字不详,可能是永州的将领。
  • 称疾不出:假装生病不参与政事。
  • 丙子:即947年5月30日。
  • 戊寅:即947年6月2日(闰五月)。
  • 丁丑:即947年5月31日(闰四月)。
  • 己卯:即947年6月3日。
  • 庚辰:即947年6月4日(闰五月)。
  • 辛巳:即947年6月5日(闰五月)。
  • 壬午:即947年6月6日(闰五月)。
  • 癸未:即947年6月7日(闰五月)。
  • 甲申:即947年6月8日(闰五月)。
  • 乙酉:即947年6月9日。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是宋代名臣司马光所著。《后汉纪二》是其中的一部分,详细记录了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的大事记,包括了刘晞、马希广等人的事件和决策过程。通过这段历史记载,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人物关系以及各种政治斗争的复杂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