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廷勋见麻答,趋走拜,起,跪而献酒,麻答踞而受之。
乙卯,帝至新安,西京留司官悉来迎。
吴越忠献王弘佐卒。遗令以丞相弘倧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
丙辰,帝至洛阳,入居宫中,汴州百官奉表来迎。诏谕以受契丹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赵远更名上交。命郑州防御使郭从义先入大梁清宫,密令杀李从益及王淑妃。淑妃且死,曰:“吾儿为契丹所立,何罪而死!何不留之,使每岁寒食,以一盂麦饭洒明宗陵乎!”闻者泣下。
戊午,帝发洛阳。枢密院吏魏仁浦自契丹逃归,见于巩。郭威问以兵数及故事,仁浦强记精敏,威由是亲任之。仁浦,卫州人也。
辛酉,汴州百官窦贞固等迎于荥阳。甲子,帝至大梁,晋之籓镇相继来降。
丙寅,吴越王弘倧袭位。
戊辰,帝下诏大赦。凡契丹所除节度使,下至将吏,各安职任,不复变更。复以汴州为东京,改国号曰汉,仍称天福年,曰:“余未忍忘晋也。”复青、襄、汝三节度。壬申,以北京留守崇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七 · 后汉纪二
崔廷勋见麻答,趋走拜,起,跪而献酒,麻答踞而受之。
乙卯,帝至新安,西京留司官悉来迎。
吴越忠献王弘佐卒。遗令以丞相弘倧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
丙辰,帝至洛阳,入居宫中,汴州百官奉表来迎。诏谕以受契丹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赵远更名上交。命郑州防御使郭从义先入大梁清宫,密令杀李从益及王淑妃。淑妃且死,曰:“吾儿为契丹所立,何罪而死!何不留之,使每岁寒食,以一盂麦饭洒明宗陵乎!”闻者泣下。
戊午,帝发洛阳。枢密院吏魏仁浦自契丹逃归,见于巩。郭威问以兵数及故事,仁浦强记精敏,威由是亲任之。仁浦,卫州人也。
辛酉,汴州百官窦贞固等迎于荥阳。甲子,帝至大梁,晋之籓镇相继来降。
丙寅,吴越王弘倧袭位。
戊辰,帝下诏大赦。凡契丹所除节度使,下至将吏,各安职任,不复变更。复以汴州为东京,改国号曰汉,仍称天福年,曰:“余未忍忘晋也。”复青、襄、汝三节度。壬申,以北京留守崇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载历史事件、人物和事件的长编史书。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的第二百八十七卷,记录了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的历史事件。
文章开篇提到“资治通鉴”,这是一部我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包含了从公元前368年的显王元年到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的所有重要事件。其中,本卷主要记载了后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崔廷勋与麻答的会面、皇帝到达新安、吴越忠献王的去世以及皇帝在洛阳的行宫生活等。
文章中详细记录了皇帝到达洛阳后的行程和处理政务的情况。例如,皇帝到达洛阳后,汴州的百官纷纷奉表前来迎接。此外,文中还记录了皇帝在洛阳期间的决策和行动,如发布诏书赦免被契丹任命的官员,恢复汴州为东京,更改国号为汉等。这些决策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皇帝的统治策略。
文章还记录了吴越王弘倧的登基和晋朝藩镇的相继投降,展现了当时的民族关系和政治格局。
《资治通鉴》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记录,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政治风貌和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的智慧和策略。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这部史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