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述律太后闻契丹主自立,大怒,发兵拒之。契丹主以伟王为前锋,相遇于石桥。初,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从晋主北迁,隶述律太后麾下,太后以为排陈使。彦韬迎降于伟王,太后兵由是大败。契丹主幽太后于阿保机墓。改元天禄,自称天授皇帝,以高勋为枢密使。契丹主慕中华风俗,多用晋臣,而荒于酒色,轻慢诸酋长,由是国人不附,诸部数叛,兴兵诛讨,故数年之间,不暇南寇。
初,契丹主德光命奉国都指挥使南宫王继弘、都虞候樊晖以所部兵戍相州,彰德节度使高唐英善待之。戍兵无铠仗,唐英以铠仗给之,倚信如亲戚。唐英闻帝南下,举镇请降。使者未返,继弘、晖杀唐英。继弘自称留后,遣使告云唐英反覆,诏以继弘为彰德留后。庚辰,以晖为磁州刺史。安国节度使高奉明闻唐英死,心不自安,请于麻答,署马步都指挥使刘鐸为节度副使,知军府事,身归恒州。帝遣使告谕荆南。高从诲上表贺,且求郢州,帝不许。及加恩使至,拒而不受。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七 · 后汉纪二

契丹述律太后闻知契丹主自立,大怒不已,遂发兵拒之。契丹主以伟王为前锋,两军在石桥相遇。初时,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曾随晋主北迁,后隶属述律太后之下,任排陈使一职。当李彦韬在伟王处迎接降将时,述律太后之兵大败。契丹主于是幽禁太后于阿保机墓中,并改元天禄,自称天授皇帝,同时任命高勋为枢密使。契丹主因迷恋中华风俗而多用晋臣,然而荒于酒色,且对诸酋长轻视,导致国人不附,各部数度叛乱。为了平定内乱,契丹主多次兴兵讨伐,故数年间无暇南侵。

初时,契丹主德光命奉国都指挥使南宫王继弘和都虞候樊晖率所部兵马戍守相州(今属河北),彰德节度使高唐英善待他们。然而,由于戍兵无铠仗,高唐英便慷慨地提供了铠仗供他们使用。因此,这些戍兵对高唐英极为信任,将其视为亲戚一般。当得知帝南下的消息后,高唐英便举镇投降。然而,使者未返回,南宫王和樊晖便杀害了高唐英。南宫王随后自称留后,派遣使者告知朝廷高唐英已反叛,因此朝廷任命南宫王为彰德留后。不久,磁州刺史也由刘铎担任。安国节度使高奉明听闻高唐英之死,心生不安,向麻答请罪。麻答于是授予他马步都指挥使的职务,并任命他为节度副使,自己则回到恒州。

荆南方面也接到了加恩使的通报。然而,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对于这份加恩并不买账,拒绝接受。待到真正的加恩使者到来之后,高从诲却拒绝接受。这一系列的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原与北方政权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内部矛盾。

此段历史记载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契丹、后汉等民族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之间的互动与冲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以及人民对于权力斗争的敏感和应对策略。此外,这一段历史还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诚信和勇气都是维护稳定与和平的关键要素。
接下来将为您提供这首诗的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七 · 后汉纪二

契丹述律太后听闻其儿子自立为帝,勃然大怒,立即发兵进行抵抗。契丹主以伟王为先锋,两军在石桥遭遇,初时双方势均力敌。此时,晋时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曾是随晋主北迁的将领,后来被述律太后收编入麾下,担任排陈使一职。李彦韬在伟王处成功接待了一位投降的将军。然而,述律太后的军队因战败而士气大挫。契丹主随后将母亲幽禁于阿保机墓中,更改国号为“天禄”,自称为天授皇帝,并将高勋封为枢密使。契丹主虽仰慕中华风俗,却沉迷于享乐,对诸酋长态度轻慢。这种行为导致国人不满,部落频频发生叛乱。因此,契丹国内连年征战,未能有暇南侵中原。

起初,契丹主德光命令奉国都指挥使南宫王继弘和都虞候樊晖带领所部兵力驻扎在相州,彰德节度使高唐英对他们十分友好并给予优待。由于戍边的兵士缺乏铠甲武器,高唐英便慷慨解囊,赠送给士兵们。因此,士兵们视高唐英如父如兄般亲近。得知帝南下的消息后,高唐英率领全城归降了契丹。然而,消息传来使者未归前,南宫王和樊晖竟杀死了高唐英。南宫王随即宣称自己为留后,派遣使者报告朝廷说高唐英谋反,因此朝廷任命南宫王为彰德留后。不久之后,磁州刺史也被刘铎担任。安国节度使高奉明听闻高唐英之死,内心感到不安,便向麻答请求,请求委任马步都指挥使刘铎为节度副使,管理军府事务,然后自己带着军队返回恒州。

荆南方面也收到了加恩使者的通告。然而,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并未接受这份加恩。等到真正加恩使者到达之后,他依旧拒绝接受。这一行为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议论。

此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原地区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面对政治变动时的应对策略。它提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诚信与勇气都是维系社会稳定与和平的重要因素。

《资治通鉴》以其详尽的记录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那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通过这段历史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连续性与发展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