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贞屡出兵欲突长围,皆败而返。遣人赍蜡丸求救于唐、蜀、契丹,皆为逻者所获。城中食且尽,殍死者日众。守贞忧形于色,召总伦诘之,总伦曰:“大王当为天子,人不能夺。但此分野有灾,待磨灭将尽,只馀一人一骑,乃大王鹊起之时也。”守贞犹以为然。
冬,十月,王景崇遣其子德让,赵思绾遣其子怀乂,见蜀主于成都。
戊寅,景崇遣兵出西门,赵晖击破之,遂取西关城。景崇退守大城,晖堑而围之,数挑战,不出。晖潜遣千馀人擐甲执兵,效蜀旗帜,循南山而下,令诸军声言:“蜀兵至矣。”景崇果遣兵数千出迎之,晖设伏掩击,尽殪之。自是景崇不复敢出。
蜀主遣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将兵救凤翔,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毋昭裔上疏谏曰:“臣窃见庄宗皇帝志贪西顾,前蜀主意欲北行,凡在庭臣,皆贡谏疏,殊无听纳,有何所成!只此两朝,可为鉴诫。”不听,又遣雄武节度使韩保贞引兵出汧阳以分汉兵之势。
李守贞,一位在五代十国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将领,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也体现了个人的英勇与决断。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诗句原文: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八·后汉纪三
- 释义: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朝至宋朝的历史变迁,其中包含了许多政治、军事事件和人物传记。卷二百八十八是指这一册中第288卷的内容。
译文:李守贞屡次出兵企图突破长围却屡屡失败并被俘。他派人携带蜡丸文书向唐、蜀、契丹求救,但都未能成功。城内食物匮乏,死亡人数日益增加。守贞忧心忡忡,召见总伦询问对策,而总伦告诉他:“大王您应当成为天子,别人不能夺去您的王位。但当前这个分野有灾害出现,待到灾难消除将尽时,只剩下您一个人一匹马,那时就是您崛起之时。”守贞仍然认为此言有理。
注释:李守贞,后汉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多次试图突围而出以解凤翔之困,但每次都遭遇失败。他通过蜡丸文书向唐朝、南蜀和契丹求援,但均被拦截。
赏析:此诗描绘了李守贞在面对内外困境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的军事行动。李守贞虽多次尝试突围未果,但他并未放弃希望。他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外援,尽管结果不如人意,但依然显示了他的勇气和坚持。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守贞的忧虑和对话,增添了故事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李守贞的一次回顾,更是对其人生哲学的一种深刻反思。它启示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克服逆境,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