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阉茂,一年。
隐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公元九五零年)
春,正月,丁未,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
密州刺史王万敢请益兵以攻唐。诏以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帅禁军及齐州兵赴之。
郭威请勒兵北临契丹之境,诏止之。
丙寅,遣使诣河中、凤翔收瘗战死及饿殍遗骸,时有僧已聚二十万矣。
唐主闻汉兵尽平三叛,始罢李金全北面行营招讨使。
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多敛民财以赂权贵,权贵争誉之。在寿州积年,恐被代,欲以警急自固,妄奏称汉兵将大举南伐。二月,唐主以东都留守燕王弘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镇润州,宁国节度使周宗为东都留守。
朝廷欲移易籓镇,因其请赴嘉庆节上寿,许之。
甲申,郭威行北边还。福州人或诣建州告唐永安留后查文徽,云吴越兵已弃城去,请文徽为帅。文徽信之,遣剑州刺史陈诲将水军下闽江,文徽自以步骑继之。会大雨,水涨,诲一夕行七百里,至城下,败福州兵,执其将马先进等。庚寅,文徽至福州,吴越知威武军吴程诈遣数百人出迎。诲曰:“闽人多诈,未可信也,宜立寨徐图。”文徽曰:“疑则变生,不若乘机据其城。”因引兵径进。诲整众鸣鼓,止于江湄。文徽不为备,程勒兵出击之,唐兵大败。文徽堕马,为福人所执,士卒死者万人。诲全军归剑州。程送文徽于钱唐,吴越王弘亻叔献于五庙而释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
上章阉茂,一年:隐帝乾贞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春天,正月丁未,加封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任侍中。
春,正月,丁未,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在这一年,赵晖被加封为兼侍中,这是对他军事成就的肯定。
密州刺史王万敢请益兵以攻唐:密州刺史王万敢请求增加军队来进攻唐朝,这表明他希望通过军事行动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帅禁军及齐州兵赴之:郭琼被任命为东路行营都部署,率领禁军和齐州的军队前去应对这一挑战。
郭威请勒兵北临契丹之境,诏止之:郭威请求率兵北上以面对契丹,皇帝最终阻止了这一行动,这可能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担忧或外交策略的需要。
遣使诣河中、凤翔收瘗战死及饿殍遗骸,时有僧已聚二十万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河中和凤翔两地收集战争中死亡和饥饿的士兵遗骸,此时已经聚集了二十万人的尸骨。
唐主闻汉兵尽平三叛,始罢李金全北面行营招讨使:唐主得知后汉消灭了三个叛变势力,于是停止了对李金全的北面行营招讨使的任命。
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多敛民财以赂权贵: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通过大量征收百姓财物来贿赂权贵,这种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批评。
权贵争誉之:由于这些权贵争相赞誉刘彦贞,使他在寿州的地位更加稳固。
因妄奏称汉兵将大举南伐:刘彦贞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向唐主报告后汉将要发动南征,这种不真实的情报可能是为了混淆视听。
二月,唐主以东都留守燕王弘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镇润州,宁国节度使周宗为东都留守:唐主任命东都留守燕王弘冀为润、宣二州的大都督,并让他镇守润州;同时,宁国节度使周宗也被任命为东都留守。
朝廷欲移易籓镇:朝廷想要改变藩镇的分布,因此允许他们参加嘉庆节上的庆典,这是一种笼络人心的策略。
甲申,郭威行北边还:郭威结束北征,返回京城,这标志着北征任务的完成。
福州人或诣建州告唐永安留后查文徽,云吴越兵已弃城去,请文徽为帅:福州人向建州报告说吴越军队已经放弃城池,请求查文徽担任统帅,这显示了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动态关系。
文徽信之,遣剑州刺史陈诲将水军下闽江:查文徽相信这个信息,派剑州刺史陈诲率兵沿闽江而下,准备接管失地。
文徽自以步骑继之:自己率领步兵骑兵随后跟进,准备巩固占领的成果。
会大雨,水涨,诲一夕行七百里,至城下:由于连日大雨,河水上涨,陈诲一夜之间行进了七百里,抵达了福州城下。
败福州兵,执其将马先进等:陈诲成功击败了福州的军队,俘虏了他们的将领马先进等人。
庚寅,文徽至福州:查文徽终于抵达福州。
吴越知威武军吴程诈遣数百人出迎:吴越国的知威武军吴程假装派出数百人来迎接查文徽,但陈诲识破了他的诡计,没有轻信。
诲曰:“闽人多诈,未可信也,宜立寨徐图”:陈诲告诉他闽人大多狡猾不可信,应该先建立据点再做打算。
文徽曰:“疑则变生,不若乘机据其城”:文徽表示怀疑会导致变故发生,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占据城市。
因引兵径进:因此直接率领军队前进。
诲整众鸣鼓,止于江湄:陈诲整顿军队,敲锣打鼓,直到江边。
文徽不为备,程勒兵出击之,唐兵大败:查文徽没有做充分的防备,吴程指挥的军队出击,导致唐兵遭受惨败。
文徽堕马,为福人所执,士卒死者万人:查文徽坠落马下,被福人抓住,唐军死亡一万多人。
诲全军归剑州:陈诲带领的全部部队退回到剑州。
程送文徽于钱唐,吴越王弘亻叔献于五庙而释之:吴程将查文徽送到钱唐,吴越王赠送给五庙并释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