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遣兵寇府州,防御使折德扆败之,杀二千馀人。二月,庚子,德扆奏攻拔北汉岢岚军,以兵戍之。

甲辰,帝释燕敬权等使归唐,谓唐主曰:“叛臣,天下所共疾也,不意唐主助之,得无非计乎!”唐主大惭,先所得中国人,皆礼而归之。唐之言事者犹献取中原之策,中书舍人韩熙载曰:“郭氏有国虽浅,为治已固,我兵轻动,必有害无益。”

唐自烈祖以来,常遣使泛海与契丹相结,欲与之共制中国,更相馈遗,约为兄弟。然契丹利其货,徒以虚语往来,实不为唐用也。

唐主好文学,故熙载与冯延己、延鲁、江文蔚、潘佐、徐铉之徒皆至美官。佑,幽州人也。当时唐之文雅于诸国为盛,然未尝设科举,多因上书言事拜官,至是,始命韩林学士江文蔚知贡举,进士庐陵王克贞等三人及第。唐主问文蔚:“聊取士何如前朝?”对曰:“前朝公举、私谒相半,臣专任至公耳。”唐主悦。中书舍人张纬,前朝登第,闻而衔之。时执政皆不由科第,相与沮毁,竟罢贡举。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 · 后周纪一

北汉遣兵寇府州,防御使折德扆败之,杀二千馀人。二月,庚子,德扆奏攻拔北汉岢岚军,以兵戍之。甲辰,帝释燕敬权等使归唐,谓唐主曰:“叛臣,天下所共疾也,不意唐主助之,得无非计乎!”唐主大惭,先所得中国人,皆礼而归之。唐之言事者犹献取中原之策,中书舍人韩熙载曰:“郭氏有国虽浅,为治已固,我兵轻动,必有害无益。”唐自烈祖以来,常遣使泛海与契丹相结,欲与之共制中国,更相馈遗,约为兄弟。然契丹利其货,徒以虚语往来,实不为唐用也。唐主好文学,故熙载与冯延己、延鲁、江文蔚、潘佐、徐铉之徒皆至美官。佑,幽州人也。当时唐之文雅于诸国为盛,然未尝设科举,多因上书言事拜官,至是,始命韩林学士江文蔚知贡举,进士庐陵王克贞等三人及第。唐主问文蔚:“聊取士何如前朝?”对曰:“前朝公举、私谒相半,臣专任至公耳。”唐主悦。中书舍人张纬,前朝登第,闻而衔之。时执政皆不由科第,相与沮毁,竟罢贡举。

译文:
北汉派遣军队侵犯府州边境,防御使折德扆将其击败,杀死二千余人。在二月庚子日,折德扆向朝廷上奏攻克北汉的岢岚军,并派兵驻守。甲辰日,太祖释放了燕敬权等人让他们返回唐朝,并对唐主说:“叛臣,是天下人共同厌恶的人,想不到唐主却帮助他,难道这不是一种非计吗?”唐主非常惭愧,之前所俘虏的中国人全部都以礼归还了他们。唐言事者仍献出收复中原的策略,中书舍人韩熙载认为:“尽管郭家的政权很短暂,但是他们治理国家已经非常稳定。我军如果轻举妄动,必然是有害无益的。”唐从烈祖时期开始,常派遣使者泛海与契丹结盟,希望与契丹共同控制中原,互相馈赠礼物,约为兄弟国。但契丹看重他们的货物,只是用虚情假意来往,实际上并不真心帮助唐。唐主喜欢文学,所以韩熙载和冯延己、冯延鲁、江文蔚、潘佐、徐铉等人都被任命到很高的官职。幽州的王佑是当时的文人。当时唐的文风在各个国家中最为盛行,但从未设立科举制度,很多人通过上书谈论国事而被提拔为官员,至此,才开始任命韩林学士江文蔚主持考试,进士庐陵王克贞等人被录取。唐主询问江文蔚:“选拔人才与前代相比如何?”江文蔚回答说:“前代公开选拔和私下请托各占一半,我只专心任用公正无私的人罢了。”唐主很高兴。中书舍人张纬,前朝考中进士,听到后怀恨在心。当时执政大臣都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大家联合起来阻止科举的举行,最后科举被废除。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军事和政治情况。北汉派兵侵犯府州,被防守使折德扆击败,斩首2000余,这是对北汉的一次重大打击。同时,折德扆的勇猛和智慧也得到了后周太祖的认可,他不仅成功抵御了敌人的侵略,还成功地将战果上报给朝廷。

在处理外交关系方面,唐主在对待燕敬权等人的问题上显示出了他的矛盾和犹豫。他既不愿意看到背叛国家的臣子,同时又担心这可能会破坏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唐主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的困难。

这段历史还提到了科举制度在当时的影响。虽然科举制度在当时并未广泛建立,但在这个例子中,它却被用来选拔官员,显示了它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有效性。然而,由于受到政治力量的限制,科举制度最终未能被完全实施。这也说明了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和挑战性。

这段历史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五代时期的军事动态和外交政策,还让我们看到了科举制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作用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