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帝以曹英等攻克兗州久未克,乙卯,下诏亲征,以李谷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郑仁诲权大内都点检,又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充在京都巡检。
唐主既克湖南,遣其将李建期屯益阳以图朗州,以知全州张峦兼桂州招讨使以图桂州,久之,未有功。唐主谓冯延己、孙晟曰:“楚人求息肩于我,我未有以抚其疮痍而虐用其力,非所以副来苏之望。吾欲罢桂林之役,敛益阳之戍,以旌节授刘言,何如?”晟以为宜然。延己曰:“吾出偏将举湖南,远近震惊。一旦三分丧二,人将轻我。请委边将察其形势。”唐主乃遣统军使侯训将兵五千自吉州路趣全州,与张峦合兵攻桂州。南汉伏兵于山谷,峦等始至城下,罢乏,伏兵四起,城中出兵夹击之,唐兵大败,训死,峦收散卒数百奔归全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 · 后周纪一
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帝以曹英等攻克兖州久未克,乙卯,下诏亲征,以李谷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郑仁诲权大内都点检,又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充在京都巡检。
唐主既克湖南,遣其将李建期屯益阳以图朗州,以知全州张峦兼桂州招讨使以图桂州,久之,未有功。唐主谓冯延己、孙晟曰:“楚人求息肩于我,我未有以抚其疮痍而虐用其力,非所以副来苏之望。吾欲罢桂林之役,敛益阳之戍,以旌节授刘言,何如?”晟以为宜然。延己曰:“吾出偏将举湖南,远近震惊。一旦三分丧二,人将轻我。请委边将察其形势。”唐主乃遣统军使侯训将兵五千自吉州路趣全州,与张峦合兵攻桂州。南汉伏兵于山谷,峦等始至城下,罢乏,伏兵四起,城中出兵夹击之,唐兵大败,训死,峦收散卒数百奔归全州。
译文:
夏季开始的四月份,癸巳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后周世宗因为曹英等人长时间未能攻克兖州,所以在乙卯日,下诏亲征。命令李谷暂时代理京兆尹并处理开封府的事务,郑仁诲暂时代理大内都点检,又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在京都巡察。
唐国主在攻克湖南之后,派遣他的将领李建期驻守益阳以图谋朗州。同时任命知全州的张峦兼任桂州招讨使以图谋桂州,但一直未能取得成效。唐主对冯延己和孙晟说:“楚国人希望我们能让他们休养生息,但我没有能够安抚他们的创伤和力量,这不符合满足楚国人的期待。我想停止桂林的战役,撤去益阳的戍守部队,然后授予刘言旌旗和符节,怎么样?”孙晟认为应该这样做。冯延己说:“我的将军们已经出动了去湖南,这让全国上下都非常震惊。如果三国之间有三分两分的伤亡,人们就会轻视我们。请派边境的将领观察一下他们的情况。”唐主于是派遣统军使侯训率领五千士兵从吉州的道路进军全州,并与张峦合兵进攻桂州。南汉在山谷中埋伏了兵力,张峦等人到达城下时,已经筋疲力尽,南汉伏兵四起,城中出兵夹击唐兵,导致唐朝军队大败,侯训战死,张峦收拢了一些散兵逃回全州。
注释: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
- 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这里的丙戌是指农历四月初一这一天,日食是日食的一种,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时,由于月球遮挡住部分太阳光线,使得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的光芒。
- 帝以曹英等攻克兖州久未克,乙卯,下诏亲征。这句话表明后周世宗因为曹英等人长时间未能攻克兖州,所以决定亲自领兵出征。
- 唐主既克湖南,遣其将李建期屯益阳以图朗州。这句话讲述了南唐国主成功攻占了湖南后,派遣他的将领李建期驻守在益阳,并计划攻打朗州。
- 唐主谓冯延己、孙晟曰:“楚人求息肩于我,我未有以抚其疮痍而虐用其力,非所以副来苏之望。吾欲罢桂林之役,敛益阳之戍,以旌节授刘言,何如?”这段话反映了南唐主在得知楚人请求休息时,他感到自己的政策未能让人民满意,于是他提出要结束桂林的战争并撤回益阳的戍守部队,然后将旌旗和符节授予刘言。
- 侯训,字子华,是南汉时期的军事将领。他在南汉灭亡之前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统领军马、监军等重要职位。他的忠诚得到了后周世宗的认可。
- 郭崇,字崇嗣,是后周时期的一个军事将领。他被派遣去执行巡查任务,负责监督后周军队的行动,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 李谷,字公济,是后周时期的一位高级官员。他曾被后周世宗任命为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负责京城的管理和发展。
- 郑仁诲,字义端,是南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南汉灭亡之后,被任命为大内都点检,负责监督皇宫的安全和秩序。
- 刘言,可能是一个名叫刘言的人物,具体身份不详。根据后周世宗的命令,他将被授予旌旗和符节,这意味着他将承担起一个重要的职责或角色。
- 南汉,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它是由南唐和北汉两个政权合并形成的。南汉的统治阶级在历史上通常被视为残暴和不安定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