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官从宦复何如,冒宠叨荣最有馀。
五载滥批黄纸敕,半生曾典紫泥书。
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
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
【注释】
昉:王昉,唐宪宗时宰相。灸数朝:指王昉在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任宰相。七章补为十首:指王昉在唐敬宗时被贬,后来得到赦免,他写了《七章诗》来表示自己对朝廷的态度,后来又补充了十首诗,以表达他对朝廷的忠诚。颦之诮:指唐文宗时,御史李训和郑注用美人计,欲诛杀王涯等人,事败后,王涯被贬为崖州司马,而李训、郑注则因与宦官勾结而被处死。学颦:指李训和郑注的丑态百出;甘心:心甘情愿。其四:指王昉的《七章诗》。历官从宦复何如:问王昉做官的经历怎样,可从诗中看出他的仕途是相当顺利的。冒宠叨荣最有馀:说王昉受宠于皇上,享受的荣华富贵是多余的。五载滥批黄纸敕,半生曾典紫泥书:写王昉在朝廷上的权力很大,连皇帝的诏书都由他来批阅。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说王昉有治理百姓,救济万物的才能,但却没有机会施展,报国酬恩的抱负也未能实现。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说现在的皇帝非常忧虑边疆的问题,而自己却能够端坐在宫中安然无事。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昉贬谪崖州司马后的一首诗,诗中充满了感慨和愤懑之情。王昉在唐敬宗时曾被贬谪到崖州去当司马,后来又被赦免,并写了《七章诗》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态度。在这首诗中,王昉回顾了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态度。
第一句“历官从宦复何如”,是说王昉在官场上的遭遇如何。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官场中的遭遇如何。这里的“历官”是指王昉在唐朝历任官职的过程。而“从宦”则是说他一直在官场上工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在官场中的遭遇是如何的。
第二句“冒宠叨荣最有馀”,是说王昉受到的宠爱和荣耀是多余的。这里的“冒宠”是指受到皇上的宠爱,而“叨荣”则是说享受的荣耀是多余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受到的宠爱和荣耀是多余的。
第三句“五载滥批黄纸敕,半生曾典紫泥书”,是说王昉在朝廷上的权力非常大,可以随意地批阅皇帝的命令,而且还能经常接触到皇帝的御笔。这里的“黄纸敕”是指皇帝发布的命令,而“紫泥书”则是皇帝亲自书写的文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在朝廷上的权利非常大,可以随意地处理事务。
第四句“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是说自己有治理百姓、救济万物的才能,但是却没有机会施展出来。这里的“安民济物”是指治理百姓、救济万物,而“报国酬恩”则是说报答国家、回报恩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有治理百姓、救济万物的才能,但却没有机会施展出来。
第五句“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是说现在的皇帝非常忧虑边疆的问题,而自己却能够端坐在宫中安然无事。这里的“圣主”是指现在的皇帝,而“忧边”则是说皇帝非常忧虑边疆的问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的皇帝非常忧虑边疆的问题,而自己却能够端坐在宫中安然无事。
这首诗通过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态度,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