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
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
【注释】
又听:再次听到。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时大曲名,是天宝年间的宫廷歌舞曲。陈君:陈子昂。桃叶津:在长江下游扬州市附近,有一段桃叶渡,渡口有桃花盛开,故以“桃叶”称之。月正明:月光明亮如昼。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太平:指国家太平无事。别声:别离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陈子昂赴洛阳任职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句“清商一曲远人行”是说《霓裳羽衣曲》的乐曲,是唐代著名的音乐。此曲原是宫廷宴乐,后被传到民间,成为流行歌曲。这里借指友人即将离去,而自己不能相送,因而产生一种惆怅之感。
次句“桃叶渡头月正明”,则点出离别的具体地点。诗人在这里用一个“正”字,说明月色正好,十分明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又一次听到《霓裳羽衣曲》,它那悦耳动听的旋律正在远方行进。“又听”一词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和情感的变化。“桃叶津”是指扬州附近的渡口,因为渡口旁生长着许多桃花,所以叫它桃花渡。“月正明”则表明夜已深,月亮高照。这两句意思是,在这明亮的月光下,我再一次听到《霓裳羽衣曲》,那是来自远方的、悠扬的歌声。“此是开元太平曲”一句,诗人以“开元”指代唐玄宗,意谓这首《霓裳羽衣曲》就是当年大唐盛世时的乐曲。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国事的忧虑之情。“莫教偏作别离声”,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叮嘱。“莫教”即不要,“偏作”则指偏要唱得凄楚悲伤。这句意思是说:请不要将这首曲子当作别离之声唱起,它原本是一首欢乐祥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歌曲,不应该被用来作为表达忧伤离愁的曲子来演奏。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诗人通过对《霓裳羽衣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平安顺利地完成使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