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舜陟方地,疑名更不沉。
是非应未定,从古到于今。
元德长垂范,薰风尚满林。
殿凉青嶂合,碑峭绿苔深。
帝子经湘浦,空馀怨慕心。

【注释】

《和汉熊渠虞庙怀古作》:和,应和;虞,指虞舜。虞庙:相传是舜的庙宇。大舜:即舜帝,古代传说中的贤者。陟方地:升到高处。疑名:怀疑自己的名字是否真的如此。更不沉:没有沉沦。是非:对错。应未定:应该还未能确定。从古到于今:从古至今。元德:最高的德行。长垂范:长久地流传下去。薰风:暖风。满林:布满整个森林。殿凉青嶂合:宫殿周围青山翠竹交相辉映。碑峭绿苔深:石碑陡峭,苔藓爬满了石碑。帝子:皇帝的儿子。湘浦:在湖南境内。空馀怨慕心:心中充满怨恨和怀念。

赏析:

此诗为和作,作者应是唐人,与前人所作风格迥异。

开头两句“大舜陟方地,疑名更不沉”,是说大舜(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圣君)升登高处,其名声并不因时间流逝或世人评价而有所沉没。诗人以“疑名更不沉”来表达对大舜的崇敬之情。接着三句“是非应未定,从古到于今”,是对大舜一生的评价。诗人认为大舜一生的行为应当得到公正评价。

第四五句是说大舜的高尚品德将永远被传颂。诗人认为大舜的高尚品德将永远被传颂,就像那温暖的春风将永远吹遍大地一样。

接下来的几句是诗人的想象之作,他设想大舜的庙宇如今依然存在,但他已不在人世,只能通过后人的回忆来了解大舜的事迹。诗人想象大舜的庙宇周围是茂密的青山翠竹,碑石高耸,苔藓爬满了石碑。

最后两句“帝子经湘浦,空馀怨慕心”,表达了诗人对大舜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自己的父亲(可能是舜帝的儿子)经过湘江时,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舜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大舜和舜帝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