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飞瀑海中潮,此理谁能问泬寥。
秪恐分流从月窟,桂香无限到西桥。
瀑布六首其二
原文:
山头飞瀑海中潮,此理谁能问泬寥。
秪恐分流从月窟,桂香无限到西桥。
注释与译文:
- 诗句注释:
- 山头飞瀑海中潮:描述山间瀑布如同海水中涌起的潮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瀑布的雄伟景象。
- 此理谁能问泬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困惑和好奇,难以用言语表达其深远意境。
- 祗恐分流从月窟:担心瀑布的水流会分散到月亮的窟窿里,比喻瀑布之流如月光般柔和而神秘。
- 桂香无限到西桥:形容瀑布的香气仿佛来自远方的桂林,弥漫至西桥,营造出一幅浪漫的画面。
- 译文:
山间的瀑布宛如大海中的波涛,令人不禁对这自然的奥秘心生敬畏。然而瀑布的水流似乎总在寻找更完美的归宿,恐怕已经流入了那神秘的月窟,留下无尽的遐想和芳香。
赏析:
李白的《瀑布六首》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和超凡脱俗的情感,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山头飞瀑海中潮”开篇,描绘出瀑布如同海上涌潮一般壮阔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此理谁能问泬寥”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这一现象的困惑和好奇,显示了他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祗恐分流从月窟”,进一步拓展了想象空间,将瀑布的水流向月亮的洞穴延伸,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最后以“桂香无限到西桥”作结,不仅呼应了诗题“望庐山瀑布”,也通过描绘瀑布的香气远达西桥,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全诗结构紧凑,语言富有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李白诗词中常见的豪放与浪漫风格。通过对瀑布的细致描写,诗人不仅仅是在赞美自然之美,更是在借助自然之力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四方,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感受。《瀑布六首》可能是在李白游历庐山时所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些诗作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山水之间的对话,传达了他对于生命、宇宙和自然的哲学思考。
《瀑布六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充满哲理的杰作,它不仅展示了李白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深刻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对瀑布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貌,更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