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龙倚长津,参错走洲渚。
苍梧云正愁,初日翳复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理解全诗的意思。
“浮龙倚长津”:比喻祥兴帝(李昪)登上皇位。“参错走洲渚”:指祥兴帝即位时,江山动荡不安。“苍梧云正愁”:指祥兴帝在位时期,南方一带的战乱不止;“初日翳复吐”:指祥兴帝在位期间,朝廷政治昏暗。
译文:皇帝登上皇位后,江山仍然处于动荡之中,南方地区战火纷飞。皇帝在位时,朝政昏庸黑暗。
赏析:这首七绝以“祥兴登极第三十二”为题,借咏南唐皇帝李昪登基后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来反映其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首句“浮龙倚长津”,暗喻了李昪即皇帝位后,天下依然处于混乱中。“龙”是帝王的象征,这里用它表示新皇帝的得国,也暗示着新皇帝的统治尚未稳固。“长津”代指长江。这句诗的意思是:皇帝登上龙椅,天下仍然没有安定下来。这两句诗是说,当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国家并没有得到安宁,而是处在战乱之中。这从“倚长津”“愁”“翳复吐”等词语可以体会到。其中,“倚长津”是说皇帝刚刚登位就面临着国家的危机,形势十分严峻。“愁”是忧愁的意思,“翳复吐”则是“遮遮掩掩”的意思,说明当时的政治局面非常混乱不堪。第二句“参错走洲渚”,写皇帝在位时,国家仍然处于战乱之中。“参错”意为交错杂乱,“走”是行走、奔波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皇帝在位时,江山仍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而“走洲渚”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乱的状况,表明当时国家正处于一片战火之中。
最后两句“苍梧云正愁,初日翳复吐”。这两句诗是对前两句诗句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前两句诗已经把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状况描绘得很清晰了,而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苍梧山的云雾和初升的太阳,把这种动荡不安的局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里的“云正愁”是指苍梧山的云雾笼罩着整个山岭,使得山峰显得十分忧郁,就像诗人在表达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一样;“初日翳复吐”则是说,初生的太阳刚刚升起,但天空中的云层又遮住了它,使它显得有些黯淡无光。这句诗既写出了当时的战乱状态,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南唐末年皇帝李昪即位后所面临的困境和忧国忧民心情的作品。通过对当时国家战乱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