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谁招到碧岩,自嫌黄绶映青衫。
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来混圣凡。
胜赏莫辞空百盏,丽酬不记达千函。
竦身便脱尘埃去,径上清虚谢辔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第一句:招隐谁招到碧岩,自嫌黄绶映青衫。
- 翻译:谁能招我到碧岩山,我自己都觉得穿着黄色官服映衬着青色的衣裳。
- 注释:“招隐”是指隐居山林,这里指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碧岩”指的是山名,可能位于某处山水秀丽之地。“黄绶”是指古代官员所穿的紫色绶带,象征着地位和权力。“青衫”是文人的便服,代表着简朴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文化修养。
第二句: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来混圣凡。
- 翻译:月光下的童子为我分辨了根蒂,金色的如来佛祖也与圣人凡人无异。
- 注释:“月光童子”可能指月亮或其象征意义,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月光下领悟到了某种智慧或道理。“分根柢”意味着辨别事物的本质或根源。“金粟”是佛教中的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佛光,也用来描述金色的头发或其他贵重物品。“如来”是佛教中的最高神祇,也是智慧的象征。“圣凡”在这里表示超越世俗的境界。
第三句:胜赏莫辞空百盏,丽酬不记达千函。
- 翻译:享受美景不必吝惜酒杯,华丽的酬谢不计其数的赠礼。
- 注释:“胜赏”是指美好的景色或美妙的经历。“莫辞”是不要推辞的意思。“空百盏”意味着尽情畅饮,不受限制。“丽酬”是美好的礼物或酬劳。“达千函”表示数量之多,无法计算。
第四句:竦身便脱尘埃去,径上清虚谢辔衔。
- 翻译:一旦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就能直上清虚之路,不再受到世俗的牵绊。
- 注释:“竦身”是摆脱束缚、提升自我的意思。“尘”指世俗的纷扰和污染。“清虚”是形容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谢辔衔”意味着告别世俗的羁绊,不再受到外界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月色下遇见一位指点迷津的月光童子和一位金粟如来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度赞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