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如征鸿,岁月如脱兔。
江上烟雨寒,花老春已暮。
肯辞白发亲,我盖坐贫故。
文章未得力,儒冠岂余误。
至能我辈人,未随时俗恶。
青灯竹窗底,健论时一吐。
风雷万马奔,沧溟百川赴。
策名藉奉常,颜色若有迕。
堂堂湖海豪,岂供折腰具。
欲于我乎馆,西山美无度。
谨勿袖笏来,恐犯西山怒。
与至能夜话
吾生如征鸿,岁月如脱兔。
江上烟雨寒,花老春已暮。
肯辞白发亲,我盖坐贫故。
文章未得力,儒冠岂余误。
至能我辈人,未随时俗恶。
青灯竹窗底,健论时一吐。
风雷万马奔,沧溟百川赴。
策名藉奉常,颜色若有迕。
堂堂湖海豪,岂供折腰具。
欲于我乎馆,西山美无度。
谨勿袖笏来,恐犯西山怒。
注释:
- 吾生如征鸿:比喻我的生命就像飞往南方的鸿雁一样。
- 岁月如脱兔: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兔子跑得很快一样。
- 江上烟雨寒:描绘了江上的景色,烟雾缭绕,雨意蒙蒙,显得有些寒冷。
- 花老春已暮:春天已经过去,花儿凋零,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肯辞白发亲:表示愿意承担家庭的重任,不推辞。
- 我盖坐贫故:因为我穷困,所以选择读书做官。
- 文章未得力:意味着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或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 儒冠岂余误:表示自己并不是因为追求名利而学习儒学的。
- 至能我辈人:我们都是有能力的人,能够做到最好。
- 未随时俗恶: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 青灯竹窗底:在青灯下,坐在竹子做成的窗户下读书。
- 健论时一吐: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风雷万马奔:形容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 沧溟百川赴:大海中的水流汇聚在一起。
- 策名藉奉常: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 颜色若有迕:脸色或许有忤逆之意。
- 堂堂湖海豪:形容胸怀壮志,有勇有谋。
- 岂供折腰具:难道只能低头弯腰吗?
- 欲于我乎馆:希望有人能够接纳我。
- 西山美无度:比喻环境优美,没有限度。
- 谨勿袖笏来:请你们不要带着笏板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的看法和追求。
诗人以“吾生如征鸿”开篇,将自己比作远行的征鸿,寓意着自己的命运如同飞翔的鸿雁一般自由而不受约束。接着,诗人用“岁月如脱兔”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仿佛一只脱了爪的兔子在奔跑。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无奈。
诗人转向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江上烟雨寒”和“花老春已暮”为代表,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烟雨中的江上景色和凋零的花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无奈。同时,这两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以“肯辞白发亲”开头,表达了自己愿意为了家庭承担责任的决心。这里,诗人将白发视为年老的标志,但他认为即使年老也应该坚守责任和担当。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也展示了他的坚定和勇敢。
诗人以“我盖坐贫故”为结尾,表达了自己之所以成为学者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学问和知识。在这里,诗人将贫穷视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和追求的目标。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于学问和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诗人通过对自己生活和经历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的看法和追求。他既关注了现实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又强调了个人品质和修养的重要性。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怀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考和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