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寒云下结鳞,忽驰诏骑绝飞尘。
麻衣半犯秦关雪,鱼钥横催汉署春。
黄纸贴名书案密,堂梨雕字赋题新。
高材顷刻闻天下,谁是墙东冠榜人。
【注释】:
- 日薄:太阳即将西沉。2. 寒云:寒冷的云。3. 结鳞:鱼跃。4. 诏骑:皇帝派来的使者。5. 麻衣:官服。6. 秦关:指秦地关隘,泛指京城。7. 鱼钥:古代宫门上的锁,象征皇宫禁地。8. 堂梨:雕花的木制屏风。9. 黄纸:诏书。10. 堂梨:雕花的木制屏风。11. 高材:才能出众的人。12. 墙东冠榜人: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科举考试之后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对人才的期待。
首句“日薄寒云下结鳞,忽驰诏骑绝飞尘”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的景色:太阳快要消失于薄云之下,一群鱼儿忽然从水中跃起,仿佛要摆脱一切束缚飞向自由的天空。这里用“日薄寒云”、“结鳞”等意象,既写出了清晨的寒冷,又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氛围。接着,“麻衣半犯秦关雪,鱼钥横催汉署春”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官场的忙碌景象:官员们身着官袍,半身还沾满雪花,一边赶路,一边催促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麻衣”、“秦关”等意象,既有对当时官场风气的批评,也有对作者自己仕途的隐喻。
第三联“黄纸贴名书案密,堂梨雕字赋题新”进一步描绘了考场的情景:试卷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名字,而考生们则在雕花的屏风前精心作答。这里的“黄纸”、“堂梨”等意象,既写出了考试的严格和繁琐,也反映了考生们的紧张和焦虑。最后一句“高材顷刻闻天下,谁是墙东冠榜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那些才华出众的人才,很快就会闻名于世;但在这众多人中,又有谁能成为那个“墙东冠榜人”(即状元或第一名)呢?这里的“高材”、“墙东”等意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也流露出对其他竞争者的担忧和不安。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才的殷切期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如注重写实、语言简练、情感深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