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傍看。
古来少有三师退,天下曾将大器安。
绿野春深花更好,石楼夜午月应寒。
尘埃抖擞无馀事,却忆磻溪旧钓竿。
【注】
琼林苑:唐时皇帝宴饮群臣的场所。致政:辞官还乡。文公:指潞国文公李纲,北宋抗金名将,曾拜太师。少:少有。天下:指天下事。磻溪:山名,在今河南省商县西南。
诗句解释:
祖燕催移玉殿班:祖燕,即春燕,春天时开始筑巢鸣叫。玉殿班,指朝廷官员的行列。
都人齐向苑傍看:全城的人都在朝外观看。
古来少有三师退:自古以来很少有能像三师这样退隐的人。三师,指古代的三种高级官职。
天下曾将大器安:天下从来没有能像你这样安顿国家的大器。大器,指有才能和才干的人。
绿野春深花更好:绿野,指原野。春深,指春天到来的时候。花,比喻人才。
石楼夜午月应寒:石楼,指高高的石楼台。夜午,中午时分。月应寒,月光照射下显得寒冷。
尘埃抖擞无馀事:尘埃被抖落干净了,表示一切都已经结束。
却忆磻溪旧钓竿:磻溪,地名,位于河南省商水县西北。这里回忆过去在磻溪钓鱼的情景。
译文:
春燕开始筑巢鸣叫,朝廷百官纷纷离开玉殿到郊外观赏。
自古以来很少有像三师那样能全身而退的贤者。
天下从来没有能像先生您这样安心国家大事的智者。
春天来临大地生机勃勃,花园里的花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夜晚的石头楼台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寒冷。
所有的尘埃都已经抖落干净了,没有留下什么遗留的事情。
我还记得当年在磻溪边垂钓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名臣李纲的一首送别诗。他当时担任太学正、权直学士院等职,因反对投降派的斗争而被迫辞职回乡,因此写了此诗送给潞国文公李纲,表达对他的敬仰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京城的热闹场面和对潞国文公的赞美,表达了对潞国文公归西洛的祝福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