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素志已形诗,弟子何妨鼓瑟希。
时若伊周方有任,命如孔孟可无归。
要终四海乘槎去,高谢西山食粟非。
此道难言身未果,且当从世共依违。

王令的《孙莘老将赴太平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深意和哲理的诗歌。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1. 诗词原文
    先生素志已形诗,弟子何妨鼓瑟希。
    时若伊周方有任,命如孔孟可无归。
    要终四海乘槎去,高谢西山食粟非。
    此道难言身未果,且当从世共依违。

  2. 译文注释

  • 先生素志已形诗:指老师孙莘老的平生志愿已经体现在他的诗歌之中。
  • 弟子何妨鼓瑟希:表示作为学生或徒弟,即使技艺未精也不妨继续努力学习。
  • 时若伊周方有任:比喻当前时机可能如同古代著名的伊尹、周公那样需要担当重任。
  • 命如孔孟可无归:暗示命运如同孔子与孟子般崇高,不可轻易放弃归隐。
  • 要终四海乘槎去:意味着无论最终成就如何,都应追求探索未知世界的梦想。
  • 高谢西山食粟非: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生活,追求精神满足的态度。
  • 此道难言身未果:指出追求这一理想道路并不容易,可能尚未成功。
  • 且当从世共依违:意味着在世俗中保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随遇而安。
  1. 赏析
    王令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孙莘老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真知的精神。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伊尹、周公的引用,强调了在适当的时候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此外,诗中还体现了对知识和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抒发,也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孙莘老将赴太平二首其一》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刻的人生理解和坚定的道德立场,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坚守内心的信仰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