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逐南舟去不回,匡庐留滞得徘徊。
峰头夜宿平看斗,岩下朝阴俯听雷。
西顾波涛浮日月,东归天地入尘埃。
何时得遂幽栖志,常把韦编静处开。

【注】1. 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2. 韦编:《周易》用熟牛皮绳穿连成编,故称。3. 潜:隐居的意思。

身随南船去不回,

匡庐留滞得徘徊。

峰头夜宿平看斗,

岩下朝阴俯听雷。

西顾波涛浮日月,

东归天地人尘埃。

何时得遂幽栖志,

常把韦编静处开。

赏析:

首联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告别后,随着南船远去,而自己却久久不能归来的情景。“身逐南舟去不回”句中“去”字写出了诗人离别的不舍之情;“留滞”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依恋之情。诗人来到庐山,本想长留此地,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去。这种依依不舍的心情,从“留滞”一词可见一斑。

颔联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的夜宿情景。“峰头夜宿平看斗,岩下朝阴俯听雷”,这两句诗以白描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夜晚在山间露宿的情形。诗人在山峰之巅过夜,抬头就能看到北斗七星挂在夜空中,低头就能听到山间的雷声。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在山间过夜的艰辛,更表现出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颈联两句诗,诗人描绘了他在庐山的所见所闻。“西顾波涛浮日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站在山顶上俯瞰整个庐山时的壮阔景象。“东归天地入尘埃”一句,则表现了他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这两个画面,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尾联两句诗,诗人表达了他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期望和追求。“何时得遂幽栖志,常把韦编静处开”这句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希望有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隐居梦想,能够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静静地阅读《周易》。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离开庐山时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