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千岁松为石,岂意今逢林出屏。
苟非木根久自化,岂此石理能有灵。
世间万怪浩莫问,枉哉山海徒有经。
舒山虢水固险异,疑有神手藏幽冥。

诗句释义

1 寒林石:描述一种名为“寒林石”的石头,这种石头因其形状和质感给人以寒冷之感。

  1. 尝闻千岁松为石:这句话表达了对千年古树化作石头的一种想象。古人认为树木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最终会变成石头。
  2. 岂意今逢林出屏:这句话表示作者意外地在一块石头上看到了森林的景象,仿佛是一片树林从这块石头中生长出来。
  3. 苟非木根久自化: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理解,即树木的根部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作用,会逐渐转化为石头。
  4. 岂此石理能有灵:这句话表达了对石头是否有生命力或情感的疑问,认为普通的石头不具备生命和情感。
  5. 世间万怪浩莫问: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世间万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感慨,认为这些现象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6. 枉哉山海徒有经:这句话表达了对传统书籍和知识的追求与现实的脱节感,认为真正的智慧并不完全来源于书本,而是需要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来领悟。
  7. 舒山虢水固险异:这句话表达了对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危险性的认识,如“舒山”和“虢水”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山脉和河流,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危险。
  8. 疑有神手藏幽冥:这句话表达了对神秘力量和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好奇,认为可能存在某种神秘的手或者存在隐藏在幽暗中的力量。

译文
曾经听说千年的古树变成了石头,我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这样的奇景。如果不是树木的根部经过了长久的自然作用而化为石头,又怎么会有如此有灵性的存在?世间的种种怪异现象实在是太多了,让人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们的意义。尽管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具有险峻的特点,但它们仍然充满了未知和神秘。我怀疑在这幽深的地下可能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者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寒林石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他不仅感叹于自然的神奇和变化,也表达了对知识和经验传承的重视。诗中的每一个词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让人不禁想要进一步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这种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