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难忘酒,王臣立荩方。
群邪终自直,万死不摧刚。
社鼠旁难塞,龙鳞逆易伤。
此时无一盏,何以洗忧肠。
【注释】
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作的组诗,题下原注:“时岁旱饥,人相食,野无青草,屋无片瓦,路有冻死骨,野水复清且冷。余卧其间,其党群小因相与吊念,因而有此十篇。” 这组诗共有十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六首。
“王臣立荩方”,这是诗人自己对当时政治状况的评论。他自比为“王臣”,指他的官位虽高,但并不能匡扶国家危难,不能使国泰民安。他自称“立荩方”,即立于忠贞正直的地方。“立”字有“处于”、“站立”的意思;“荩”指“荩板”,一种用来书写的木简。“方”指地方、场所。所以,“立荩方”就是站在忠贞正直的地方。
“群邪终自直,万死不摧刚。”意思是:那些奸邪小人,最终总会暴露他们的真实面目,即使要遭受千刀万剐之刑也不会改变他们的本性。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奸臣贼子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的坚定立场。
“社鼠旁难塞,龙鳞逆易伤。”“社鼠”比喻那些奸佞小人,他们像躲在土墙里的老鼠一样,虽然数量不少,却很难被堵住。“龙鳞”比喻那些奸佞小人。他们的行为就像龙身上的鳞片一样,一旦露出来就会被人伤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奸佞小人就像藏在墙里的老鼠和龙身上的鳞片一样,尽管他们很多,但却很难被堵住。
“此时无一盏,何以洗忧肠。”意思是:在这个时候没有酒喝,又怎么去洗去心中的忧愁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困苦中仍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在夔州所作组诗中的第六首。前四句以“王臣”自比,表示自己虽居高位而志不伸,内心忧愤不平。后四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这种忧愤,并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全诗感情真挚,笔力沉郁,风格苍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