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扬扬,油油其蒙。
望我以雨,卒从以风。
云之油油,扬扬其去。
我挽不可,泣立以伫。
终风不休,终云不留。
不雨我田,不谷我收。
岩岩南山,有川其下。
徒能必云,不能必雨。
蓁蓁者林,有越而樛。
人伐以归,我徂安休。
嗟今之人,顾己是求。
有颀者木,曷为而材。
大折以薪,小生何哉。
嗟今之人,谁同我哀。
【注释】:
终风:终风,即《诗经·小雅·北山》篇中的《终风》诗,是一首讽刺周厉王不修德行,滥用民力的诗。
云之扬扬,油油其蒙:云彩高高地飞扬,像一片片的云雾笼罩着天穹。
望我以雨,卒从以风:望着我盼望一场大雨,却只得到一阵狂风。
云之油油,扬扬其去:那乌云滚滚,又匆匆地飘散了。
我挽不可,泣立以伫:我竭力想拉住它,但终究不能,只能站在那风中哭泣等待着。
终风不休,终云不留:风不停息,云也不停留。
不雨我田,不谷我收:天不下雨,庄稼就不能生长,谷物就不能收获。
岩岩南山,有川其下:高耸入云的南山,山下有一条潺潺流淌的溪水。
徒能必云,不能必雨:只能肯定的是云彩一定会来,却无法保证雨水的到来。
蓁蓁者林,有越而樛:茂盛的树林中,有越王勾践那种曲折而坚韧的树根。
人伐以归,我徂安休:有人砍伐树木回家去了,而我只好回去休息。
嗟今之人,顾己是求:唉,现在的人们只顾自己的利益。
有颀者木,曷为而材:那挺拔高大的树木,为什么只有材质呢?
大折以薪,小生何哉:大树被砍倒做成了柴火,那么那些小树又是为了什么呢?
嗟今之人,谁同我哀:唉,现在的人啊,有谁和我有同样悲哀的呢?
【赏析】:
《诗经》中《国风·邶风》的第一篇。此篇主要通过描写风雨、风云的变化以及诗人对此的观感,来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和对贤者的悼念。《终风》一诗,从结构看,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写风雨、风云变化无常。后四句写诗人对风雨、风云变化的感慨。中间八句,写风雨、风云的变化,是全诗的主要内容。诗人通过“终风”“终云”这一象征政治黑暗的意象,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并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终风不息,终云不留”,这两句诗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风雨对农事的破坏作用。接着“不雨我田,不谷我收”,诗人进一步表达了由于风雨的肆虐,他的土地得不到雨水滋润,收成无望的愁苦心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地工作:“岩岩南山,有川其下”,在诗人看来,尽管风雨肆虐,南山下的河水依旧潺潺地流淌。“徒能必云,不能必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可以确定会有乌云来,但却无法保证雨水会降临。“有越而樛”,“人伐以归”,这些诗句则进一步表现了风雨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最后两句“嗟今之人,顾己是求。有颀者木,曷为而材。”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这里,诗人以树木为例,指出树木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因为有了人才能够成为有用的材料。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统治者能够任用贤才,那么国家就会像南山下面的水流一样顺畅;否则,就像树木因无人欣赏而失去价值一样。总之,这是一篇充满忧国忧民思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