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采芹,不适有获。
果蓏树之,则食其实。
岂弟君子,孔敬且力。
【注释】:
噫田操:即《噫田操》诗,是一首讽刺诗,借讥讽贪官污吏而作。四章,指诗中第四、五、六三节。
芹(qín):芹菜。
蓏(lù):瓜类植物,果实多汁味甜。
孔敬:很恭敬。
且:通“强”。
力:努力。
【赏析】:
这首诗用“采薪”“采桑”等典故,以比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贪官的鄙视和对廉洁官员的赞美之情。全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加任何修饰。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首二句说:“谁能采芹?不如及时行乐。”意思是说,谁还能像古人那样在野地里采摘野菜充饥呢?这里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说的是周武王灭殷时,士兵没有食物吃,有人采了薇草回来充饥;二是“采桑”,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说的是春秋末年,越国勾践卧薪尝胆,吴王夫差被越王打败后,越王勾践曾到郊外采桑养蚕。这里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现在虽然不能像那些古人一样去采野菜来充饥,但也不能像贪官那样不择手段地搜刮民财。这两句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劝人不要像贪官那样去捞油水,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贪官。
接着写“果蓏树之,则食其实。”这两句诗的意思与第一二句相近,也是在讽刺那些贪官。诗人说:如果把树木上结的果实都采摘下来,那就要吃这些果实了。这是在说,那些贪官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百姓死活,连树木上的果实也不肯放过,真是可恶。这二句同样是以讽刺的口吻写的。
最后两句说:“岂弟君子,孔敬且力。”意思是说:这位仁爱的君子啊,他既非常恭敬又很努力。这里的“岂弟”二字,是诗人的称赞语,意为“仁爱”或“善良”,用以形容君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称颂那个廉洁的君子,说他是一个既恭敬又努力的人。诗人在这里用反语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贪官的鄙夷。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采薪”“采桑”两典都是用来比喻那些贪污腐败之徒的,而诗人却巧妙地将它们嵌入到诗句之中,使它们具有了新的意义。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第二句中的“不适有获”就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说贪官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叫“得”,只是一味地追求名利而已。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更富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