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枕僧庵梦不成,披衣推户竹轩明。
一天月色连秋色,万树风声似水声。
小槛沉沉青嶂合,脩檐冉冉白云行。
今宵伫立情何限,晓鉴霜毛两鬓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孤枕僧庵梦不成”:
  • 这句描述了作者在夜晚,躺在自己的床上(孤枕),却因为思念而无法入睡(僧庵梦不成)。这里的“僧庵”指的是和尚居住的小屋或寺院。
  1. “披衣推户竹轩明”:
  • 作者起床后推开门,看到外面竹子编成的小屋(竹轩)透进的光亮。这里的“披衣”指的是穿上衣服,“推户”指的是推开门。
  1. “一天月色连秋色,万树风声似水声”:
  • 描述了白天的景象,月亮的光芒与秋天的颜色相交织,万木的风吹动声如同水面的波纹。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1. “小槛沉沉青嶂合”:
  • 通过“小槛”和“青嶂”,表达了一种幽静、隔绝的感觉。山峦被夜色笼罩,仿佛融为一体。
  1. “脩檐冉冉白云行”:
  • 这里用“脩檐”形容高高的屋檐,“白云行”则描绘了云朵缓缓流动的样子。整句诗给人一种飘渺、超然物外的意境。
  1. “今宵伫立情何限,晓鉴霜毛两鬓生”:
  • “今宵伫立”表示作者今晚久久地站立不睡,“伫立情何限”表达了他深深的情感或思绪。最后一句“晓鉴霜毛两鬓生”,描绘了清晨时分,霜雪覆盖的毛发显得格外明显,这暗示着年纪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的名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通过“孤枕”、“披衣”、“竹轩”、“月色”、“秋色”、“风声”等关键词,构建出一个幽静、和谐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一些比喻和意象,如“秋风萧瑟”、“霜降”、“白露为霜”,都传达出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情感。黄庭坚的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常常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