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羞进彻静无哗,宰执斋宫坐赐茶。
不比常朝添覆奏,报来除目十馀家。
注释:
- 明堂观礼杂咏十三首:指唐代张说所编《唐类表》中的《唐明堂杂咏》。
- 其二:这是第二首诗。
- 观景灵宫恭谢:参观景灵宫并向神宗皇帝表示敬意。
- 膳羞进彻静无哗:进献美食时,人们安静地等待,没有喧哗之声。
- 宰执斋宫坐赐茶:宰相们斋戒,坐在宫中接受皇帝赐予的茶水。
- 不比常朝添覆奏:这和平时上朝时增加奏章不同。
- 报来除目十馀家:有十多个朝廷官员被免职。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明堂观礼杂咏》中的第二首,描述了在景灵宫向神宗皇帝表示敬意的场景。
首句“膳羞进彻静无哗”,描绘了宴会中丰盛的食物被呈上来,人们在安静中等待的场景。这里的“膳羞”指的是宴会上的美食,而“进彻”则表示食物被递送至宴席中央,供众人享用。“馔”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食物,与“羞”同义,都是指美味佳肴。整个诗句形象地展现了宴会的热闹气氛和人们的期待心情。
接下来的“宰执斋宫坐赐茶”,则是对宰相们的描写。这里的“宰执”指的是宰相和高级官员,他们在斋宫中等候皇帝赐予的茶水。“坐”表明他们正在坐着等待,而“赐茶”则是一种恩典或赏赐的行为,意味着皇帝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不比常朝添覆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特殊仪式的看法。他认为这种仪式并不比平时的朝会有更多的繁琐和繁文缛节。这可能暗示了他对于官场中繁琐程序的不满,认为这些不必要的步骤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而真正的治理和决策应该更加注重实质性的内容。
“报来除目十馀家”一句,揭示了朝廷中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除目”是指解除官职的命令,而“十馀家”则表示有超过十个官员被免职。这可能是由于皇帝的决定或者是某种政治变革的结果。通过这一事件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事变动。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和宫廷礼仪的描绘,反映了明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它通过对比常朝仪式和这次特殊的宴会,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繁琐程序的不满和对政治变革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