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量所入,丰约从其宜。
一妻本糟糠,不识金翠施。
三男无庶孽,讵爱纨绮赀。
甘贫绝诛求,易退无羁縻。
五十拟归耕,何必悬车期。
且予望卫公,云龙与山麋。
唐贤昔际遇,文雅道光辉。
进士取将相,易于俯拾棋。
自从五代来,素风已陵迟。
干戈为政事,茅土输健儿。
儒冠筮仕者,仅免寒与饥。
至今明圣代,此风犹未移。
自无经济术,乌用碌碌为。
归欤复归欤,无忘北楼诗。
【注释】:
- 北楼感事:在长安城北的高楼上感慨时政。
- 费用:支出的费用。量:估量,计量。所入:收入。丰约:富与贫。从其宜:根据情况。
- 糟糠:酒糟和米糠,喻指贫困的夫妻生活。金翠施:指华丽的衣服首饰。
- 庶孽:妾生的儿子或女儿。纨绮赀:华美的财物。
- 甘贫绝诛求:乐意过清贫的生活,不追求财富。
- 易退无羁縻:容易退出仕途,不受拘束。
- 五十拟归耕:打算五十岁时回家耕种。悬车期:古代官员退休时,朝廷赏赐的车马、衣裘等。
- 云龙:《诗经·小雅》中《北山》篇有“于嗟乎!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尔还而入,特色而餕之。”后用“云龙”代指良马。
- 山麋:《诗经·大雅·卷阿》有“我马维骐,六辔既戒。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后用“山麋”代指骏马。
- 唐贤昔际遇:唐代的贤人过去都曾遭遇过。文雅道光辉:文章优美,道德高尚。
- 进士取将相:唐朝进士科考试,录取者多数担任将相官职。俯拾棋:比喻很容易就能得到,如同随手捡起棋子一样。
- 干戈为政事:战争是处理国政的手段。茅土输健儿:把土地赐予功臣。
- 儒冠筮仕者:戴着儒冠去应仕的人。仅免寒与饥:仅仅免除了贫穷与饥饿。
- 明圣代:清明的君主时代。此风犹未移:这种风气还没有改变。
- 自无经济术:自己没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才能。乌用:何须,哪里用得着呢?碌碌:平庸无奇的样子。
- 归欤:回去吧。复:又,再。
- 此风犹未移:这种风气还没有改变。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诗人在长安城北的高楼之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感慨。全诗语言朴实、平实,却能真实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诗人对此的不满和批判。
首联“费用量所入,丰约从其宜”,诗人开篇即提出一个问题:“国家财政如何管理?”接着诗人就这个问题展开议论:“一妻本糟糠,不识金翠施”,诗人认为,国家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奢侈浪费。“三男无庶孽,讵爱纨绮赀”,诗人进一步指出,国家财政的支出应该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应贪图奢华享乐,更不应该把国家财政用于个人的消费。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颔联到颈联,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甘贫绝诛求,易退无羁縻”,诗人认为,国家财政的支出应该遵循节俭的原则,不能随意挥霍。同时,诗人也强调,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应该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能偏袒任何一个阶层的利益。“五十拟归耕,何必悬车期”,诗人认为,国家财政的支出应该以民生为本,而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同时,诗人也强调,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应该以民生为本,而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
尾联“且予望卫公,云龙与山麋”,诗人以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唐贤昔际遇,文雅道光辉”,诗人以历史上的贤人为例,说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人认为,这些成就都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才华。因此,他希望国家能够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注重他们的出身和地位。“进士取将相,易于俯拾棋”,诗人指出,现在的科举制度使得很多出身低微的人也能成为高官,这种现象让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感到失望。因此,诗人希望国家能够改革科举制度,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脱颖而出。
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