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贤明的县官,他既能为民谋福又不失雅致。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感慨。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这里的“白下”指的是南京,而“贤宰”指的是贤能的县官。诗中的“能歌如紫芝”则暗示这位县官不仅政绩显著,而且还能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紫芝是一种珍贵的草药,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才能。因此,这句诗赞美了县官的德才兼备。
-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这里的“民欺”指的是百姓被欺压、剥削。而“自不忍”则表明这位县官不忍看到百姓受到欺压,因此他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来改善民生。然而,他也意识到县治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有效地治理和管理,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他的无奈和困惑。
-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这里的“风月”指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美好的时光。而“谁同赏”则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与诗人共同欣赏这些美景。因此,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至于“江山我亦思”,则是说诗人自己也常常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这里的“粉墙”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办公场所或住宅。而“醉墨”则暗示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喜欢书写诗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感,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惆怅和遗憾。最后一句“怊怅绿苔滋”则是说诗人对于自己过去的生活充满了怀念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贤明的县官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失落和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