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身有吏责,触事遇嫌猜。
野性岂堪此,庐山归去来。
【注释】
官身有吏责:官身,官场。吏责,指官场上的职分和责任。
野性岂堪此:野性,指不羁的本性。堪此,忍受这种。
庐山归去来:庐山,指庐山别墅。归去来,归隐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抒发诗人对官场生涯厌倦、欲归隐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风格平淡而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很少用典故,但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诗的第一句“官身有吏责”,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的仕途之艰和官场之苦。“官身”指的是做官的人,“吏责”则是指作为官吏的责任和义务。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这些,而是通过一个“官”字,引出了后面的“吏”字。这个“官”字,既指他所处的位置,也暗指他的官职。而“吏责”,则是他作为官员所应承担的重任,是他在官场上必须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句“触事遇嫌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种种遭遇和感受。这里的“触事”指的是他在工作中所经历的各种事情,“遇嫌猜”则是指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猜忌和陷害。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官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环境的感受和无奈。
第三句“野性岂堪此”,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回应。这里的“野性”指的是诗人的本性、本心,“堪此”则是说他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官场生活。这句诗,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一个过渡到下一句的桥梁。
最后一句“庐山归去来”,则是全诗的升华和主旨所在。这里的“庐山”,指的是庐山别墅,是诗人隐居之地。而“归去来”,则是表示他想要离开官场,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决心。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