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寄他乡客,家居何处僧。
一盂钟后饭,数盏夜深灯。
出井初无索,斲轮还中绳。
拟心观此境,阶级已成层。
【注释】
寺寄他乡客:指僧人。
家居何处僧:家,这里指住处。
一盂钟后饭:一盂(yú)钟,一餐饭的分量。
数盏夜深灯:几盏晚上才点的灯。
出井初无索:汲水用的辘轳井上没有绳索牵引。
斲(zhuó):砍伐。
中绳:不偏不倚。
拟心观此境:以心灵来观察这种境界。
阶级:等级。
【译文】
寺庙寄在异乡,我住在哪里?
只有一碗饭,是吃午饭了么?
几盏灯在夜里还亮着,
打水的人还没有走,
辘轳井上没有绳索牵引。
砍树的斧头还是不偏不正,
我的心灵来观察这样的境界,
等级分明已经形成。
【赏析】
《酬清首座见贻》是一首七律,诗中描写的是一个和尚的日常生活。全篇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恬淡寡欲的僧人形象。诗人以清丽淡雅的语言表现了一个闲适自得、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无华。
首联写自己身居寺院。“寺”字既写出了环境的特点,也点出了人物的身份,同时为下两句作了铺垫。“寄他乡客”,表明自己不是本地人,而是远道而来的。“他乡客”三字,把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形象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
颔联从生活起居方面描写了自己在寺院中的一日之始。“一盂”说明早饭吃得不多,“钟后饭”则暗示了僧人早起的作息习惯,这一句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下文。“数盏夜深灯”,则写出了深夜时分,僧人仍在劳作的情景。“夜深”二字,既交代了时间,也突出了僧人勤勉刻苦的生活作风。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寺院中的日常生活情景。“出井初无索”,既写出了汲水井的特点,又表现出僧人对生活的简朴和节约精神。“斲轮还中绳”,则描绘了僧人用斧子砍柴的情景,虽然动作简单,但却透露出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与前两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禅意的画面。
尾联则是诗人以心灵来观察这样的境界,并得出了“阶级已成层”的结论。这里的“阶级”,既是禅宗术语,也有比喻义。它指代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暗喻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层次感。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修行过程的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寺院生活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