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碧去崖谷,琅然话夙缘。
水云藏定力,霜雪护华巅。
渐喜虚形槁,祗求实行全。
曾随痴钝失,当已得心传。
注释:
浸碧去崖谷,琅然话夙缘。
水云藏定力,霜雪护华巅。(水云,指山中清泉和云雾,定力,指坚定的决心,华巅,指山顶,)
渐喜虚形槁,祗求实行全。(虚形,指虚幻的形象,行全,指实践的完美,)
曾随痴钝失,当已得心传。(痴钝,指愚钝无知,心传,指心得领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修行人修行过程的诗,通过描绘修行人的修行过程,表达了修行人的坚定决心和对实践完美的态度。
第一句“浸碧去崖谷,琅然话夙缘。”描绘了修行人在山中修行的场景,浸碧是指山中的清泉,崖谷是指山崖和山谷,琅然是形容声音悦耳动听,话夙缘是指谈论以前的缘分。这里的“浸泡在碧绿的山林中,清澈的水声中谈论过去的缘分”表现了修行人对修行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第二句“水云藏定力,霜雪护华巅。”“水云”是指山中的水和云,藏定力是指隐藏坚定的决心,霜雪是指寒冷的雪花,护华巅是指在山顶保护山峰。这里的“隐藏坚定的决心,保护山顶”表现了修行人坚定的决心和对修行生活的态度。
第三句“渐喜虚形槁,祗求实行全。”“渐喜”是指逐渐的喜悦,虚形槁是指虚幻的形象,全是指完美无缺的实践。这里的“逐渐喜悦虚幻的形象,只追求实践的完美”表达了修行人对现实的超脱和对实践的追求。
第四句“曾随痴钝失,当已得心传。”“曾随痴钝失”是指曾经因为愚钝而失败或失去目标,“当已得心传”是指已经获得了内心的领悟。这里的“曾因为愚钝而失败或失去目标,现在已经获得了内心的领悟”表现了修行人的成长和进步。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人修行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修行人的坚定决心和对实践完美的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修行人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