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童稚色凄凉,偃伏田庐岁月长。
用拙漫令文有冢,避愁不惯醉为乡。
春来雨禁鸟乌乐,天末风回鸿雁行。
轩冕山林两无得,讳穷徒觉意苍茫。
诗句释义
1 自怜童稚色凄凉:我自怜童年的面庞,显得如此憔悴。”童稚”指童年时期的人或物,”色凄凉”形容面容或神态显得悲伤、憔悴。
- 偃伏田庐岁月长:我在田野里隐居了很长时间。”偃伏”意为隐居,不问世事,”田庐”指的是农村的住所。
- 用拙漫令文有冢:尽管我拙于文字(可能指文才不高),但仍然留下了许多作品。”拙”表示笨拙,”漫令”是随意创作,”文有冢”即留下许多文章。
- 避愁不惯醉为乡:我习惯避开忧愁的生活,不太喜欢喝醉来逃避现实。”避愁”意为避免忧愁,”不惯”表示不擅长,”醉为乡”即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的乡愁。
- 春来雨禁鸟乌乐:春天来了,雨水停止了,鸟儿们欢快地歌唱。”春来”表示春天到来,”雨禁”意味着春天不再下雨,”鸟乌乐”即鸟儿们快乐地鸣叫。
- 天末风回鸿雁行:在天地的边缘,风带动着鸿雁群飞。”天末”指天空的边缘,”风回”表示风的回旋,”鸿雁行”即鸿雁成群结队地飞行。
- 轩冕山林两无得:在仕途和山林之间,我都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轩冕”指的是官位和荣誉,”山林”则指隐退山林的生活方式。
- 讳穷徒觉意苍茫:为了避免贫穷,我只能选择离开家乡,感到心中充满了迷茫。”讳穷”意为避免贫穷,”徒觉”表示只能感觉到,”意苍茫”即心中充满了迷茫。
译文
我自怜儿时的容颜已变得如此凄凉,在田野间隐居生活已长达数年。虽不善言辞,却留有许多诗文;避开忧愁,却不太擅长以酒解忧。春天来临,雨水停歇,鸟雀欢唱;天地相接之处,风吹动着大雁飞翔。我在仕途和山林之间都未能得到真正的满足。为了避开贫穷,我离开了故乡,感到心中一片茫然。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深感慨。从“自怜童稚色凄凉”开始,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年华消逝的无奈感受。接着,“避愁不惯醉为乡”透露出诗人对于逃离世俗纷扰、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而“春来雨禁鸟乌乐,天末风回鸿雁行”则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发、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人最终意识到,无论是官场还是山林,都无法满足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认知使他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寻找心中的那份“意苍茫”。诗中的“讳穷”体现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而“避愁”则揭示了他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