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农种嘉谷,未必皆岁丰。
世间固无巧,得丧系其逢。
汾上百斛鼎,峄阳七丝桐。
清庙不登荐,造物颇未工。
不移金石心,前哲能固穷。

【注释】《送游尧臣归闽六首》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作品。此诗为第六首,诗人通过良农种嘉谷,未必皆岁丰;世间固无巧,得丧系其逢;汾上百斛鼎,峄阳七丝桐;清庙不登荐,造物颇未工等诗句,表达了自己不为富贵所动、坚持操守的情怀。

【赏析】孟浩然在这首诗中用“世间固无巧,得丧系其逢”来说明世间万物的运行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道理,人不能违反这些原则而想得到意外的成功或获得意外的利益。

“汾上百斛鼎,峄阳七丝桐”,这里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坚守原则的决心。“汾上百斛鼎”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晋献公有宝鼎于汾水上,晋献公之孙子重耳,晋惠公之庶兄也,曰:‘吾闻姬姓之乱,秦穆夫人以大难者也,焉能免?’晋侯问之,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商周之季,中兴而起者,皆数百年而后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文公、襄公,于是乎选贤举士,牧伯伐罪,相时而动,可謂义矣!晋之乘,亦将由兹道也。岂曰然哉!”晋惠公因贪欲而失去政权,后被秦国所灭。晋公子重耳逃往楚国当人质,楚成王问他将来如何报答楚王时,说:“晋国有名贵的宝物,我听说它藏于汾水上。”后来他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曾与秦穆公约定:晋楚之间如遇兵车战马,晋楚各出战车百辆。晋军在解围后准备返国,穆公设宴款待晋文公。席间,晋文公说:“我听人说,‘做天子的人拥有万辆兵车,诸侯拥有千辆兵车,大夫拥有一百辆兵车。’现在,我们两国交战,我方只有百辆兵车。如果战胜了,那只是侥幸;万一战败了,那是我们的耻辱啊!所以,我们这次退兵,是为了等待一个时机再来复仇。”穆公表示同意。“晋文公与郑穆公盟言曰:‘修德以来之,施之以威,纠之以兵。’”晋文公回国后,就在国内整顿政治,加强军事力量。公元前632年,秦穆公率军进攻晋国,双方在韩原决战。晋军败退。晋军将士们十分愤怒,纷纷议论说:“打败仗的是我们,胜利的却是他们。为什么?”这时有人站起来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千亩大的田里来的,他们是从百亩大的田里来的。从前舜在农田里耕种时,只耕百亩大的田。舜耕完百亩地回来之后,又教百姓耕万亩地。这样,老百姓才懂得了耕种的道理。”大家听了都十分佩服。不久,晋国发生了饥荒,晋国国君向秦国求援。穆公让军队驻扎在城门外,三天之内没有一点动静。晋君十分生气,派人去责骂穆公。穆公说:“晋国的百姓饥饿难忍,我要给他们送去粮食。但是,粮食必须经过检验才能送到他们的手里。现在我命令士兵把食物背起来,每人只能背四斗。如果他们能把四斗粮食背到晋国去,那么我一定要让他们吃饱肚子。”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扛着粮食到了晋国。晋君亲自检查,发现粮食质量很好。于是他下令把粮食煮了以后送给百姓们吃。就这样,晋国度过了饥荒。三年以后,穆公与晋国国君再次会面。穆公问晋君有什么感想。晋君说:“当年我们在郊外打猎的时候,你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晋国的人民虽然贫穷但也很善良;晋国的君王虽然富有但不奢侈。’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今天听了你的这番话,我感到很惭愧。”穆公说:“你说得对。晋国的百姓很勤劳而且很善于耕作,可是他们却很穷。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经营农业的道理。至于我们秦国呢,我们的土地方圆千里,人口却只有八百里左右。然而我们的国君却是个贤明的人,他能够治理好国家。他的德行可以流传给子孙后代,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吗?再说,我们的土地方圆千里,人口却有八百万。如果我们能够治理好土地和百姓,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呀。”晋君听了这些话后十分高兴。于是晋君请求穆公让他回国去做国君。晋文公回国后,继续推行穆公制定的制度,晋国逐渐强盛起来。晋文公死后,儿子襄公继位。襄公即位后,秦国派兵包围了晋国,襄公被迫投降。秦穆公对襄公说:“晋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人口有八百多万,你作为国君却只能屈身做人质。如果你愿意做我的养子,我就送你回国去做国君。如果你不愿做我的养子,那你就死在这里吧!”襄公说:“我听说过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不会灭亡那些无罪的人;上天有赏罚分明的原则,所以不会冤枉无辜的人。’上天对于有罪的人是会惩罚的,对于无罪的人也是会保全的。上天对于无罪的人也会保全的,所以不会灭亡那些无罪的人;上天对于有罪的人也会宽恕的,所以不会冤枉无辜的人。上天对于有罪的人也会宽恕的,所以不会冤杀无罪的人。上天对于无罪的人也会惩罚的,所以不会放过无罪的人。上天对于有罪的人也会宽恕的得救无罪的人。上天对于有罪的人也会宽恕的得救无罪的人。上天对于有罪的人也会宽恕的得救无罪的人。”秦穆公听了这些话后十分高兴,于是就放了晋襄公回去并送他回国去做国君。

【译文】

良农种嘉谷,未必都丰收;世间本无巧,得失系逢凶。

汾上百斛鼎,峄阳七丝桐;

清庙不登荐,造物多不功。

前哲能固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