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螭旗尾拥楼头,偃仰胡床护一州。
水阔三江成汇泽,风高六月有清秋。
长吟不减白蘋句,坐啸能分黄屋忧。
凭槛可穷千里目,角声呜轧楚帆收。

【注释】

蛟螭旗尾拥楼头,偃仰胡床护一州:指岳阳楼上旌旗飘扬,旗帜像蛟螭(龙)一样蜿蜒曲折地拖在楼头的后面,好像在保护着这一片地方。蛟螭,神话中的蛟龙、虬龙。

水阔三江成汇泽,风高六月有清秋:说洞庭湖面宽阔,三江之水汇流成为一片汪洋。当风吹起时,那清凉的习习之风,使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清爽的秋天之中。

长吟不减白蘋句,坐啸能分黄屋忧:诗人在楼上长声咏诵,其声如“白蘋”(即白蘋洲)上那悠扬的歌声,与“黄屋”所传唱的哀伤之歌相比,毫不逊色。

凭槛可穷千里目,角声呜轧楚帆收:站在楼栏边极目远眺,可以尽览千里江山。听到远处的号角声,知道楚地的帆船已经收起了帆篷准备返航。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任湖南安抚使期间,登岳阳楼,面对洞庭湖壮阔景色,感慨万千而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词人登上岳阳楼,只见旌旗招展,蛟螭龙般的旗尾直拖楼后,似在护卫着这片地方。他环顾四周,但见水面宽广,三江水汇成一片浩渺的泽国;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凉爽的秋天里。于是,他在楼上放声吟咏,声音宛若白蘋洲上那悠扬的歌声,与黄屋传来的那哀伤之音相媲美。

他站在栏杆边极目远眺,洞庭湖上千里江山尽收眼底。听到远处号角声的传来,知道楚地的帆船已经收起了帆篷,准备返回。此情此景,使他不禁想起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留下千古悲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