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旱田原枯,龙骨取水禾不苏。
张颐待哺神所悯,吏既祷之甘雨随。
东阡西陌喜相贺,化我硗确成膏腴。
炊粳酿黍作秋社,翁媪醉饱儿孙嬉。
今年种艺方入土,梅天宜雨还不雨。
高仰之田龟兆开,污邪亦半无流水。
帝从人欲不待祈,丰隆击鼓群龙趋。
山南山北起云雾,雨脚急来如绠縻。
富家安坐有红粟,田家作苦惟饘粥。
丁壮力耕儿饭牛,旱时得雨胜珠玉。
【注释】
- 去年:指上一年。
- 龙骨:传说中的河神,主管水。
- 苏:复苏,生发。
- 张颐待哺:张颐,传说中的河神;待哺,指等待喂养。
- 祷(dǒng)之:祷告河神降雨。
- 东阡西陌:泛指田间小路。
- 硗确(qiāoquè):石硬土瘠,指不肥沃的土地。
- 膏腴(gāoyú):肥美肥沃的土壤。
- 炊粳(jīn)酿黍(shǔ):用粳米和黍米做成的饭食。黍是古代的粮食作物。
- 秋社:秋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 翁媪(ǎoǎo):老夫妻。
- 嬉(xī):玩耍。
- 种艺:耕种庄稼。
- 方入土:刚刚下种。
- 梅天:农历二月,俗称“梅月”,雨水较多,适合播种。
- 帝从人欲:指皇帝顺应百姓的愿望。
- 丰隆:雷公名。
- 击鼓群龙趋:形容雷声隆隆,众龙随之奔向天空。
- 山南山北:泛指山上山下。
- 起云雾:云气升腾。
- 绠縻(guāngmí):绳子的一端系在井口,另一端悬于水面上,用来提水的工具,因绳索细长像绠縻而得名。
- 红粟:煮熟的谷物。
- 饘粥(wěizhōu):稠糊状的粥。
- 丁壮力耕儿饭牛:指健壮的男子耕作,年幼的儿子帮助喂牛。
【译文】
去年夏天干旱田原都枯死了,河神取水救禾不复苏。
张颐等饥民盼望救济,官吏祷告河神降甘霖。
东西南北乡间相庆贺,改变贫瘠土地成沃壤。
煮粳煮黍过秋社日,老人家吃饱小孩笑。
今年春播刚下种,梅雨季节应降雨还不下雨。
高仰之神龟兆开动,污邪之地也有流水。
皇帝顺应民意不祈祷,雷公震怒擂起鼓群龙趋。
高山低丘起云雾,雨点急来似绳系。
富家安坐有红粟,田地劳苦只粥吃。
青壮年力耕儿女帮忙,旱时得雨胜珠玉。